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大豆市場 » 正文

大豆市場的選擇不需要理由

  作者: 來源: 日期:2003-01-01  
近期國際大豆市場最令人關注的一件事情,就是5月16日國內的大豆壓榨企業聯合在北京舉行行業會議,要求CBOT市場的報價充分考慮中國壓榨企業的聲音,隨后5月20日美國大豆協會和幾家主要對中國出口的美國大豆供應商也在北京舉行了緊急的會議,討論國內壓榨廠商的要求。

  從國內壓榨企業訴求的背景來看,主要是因為采購的進口大豆價格過于昂貴,同時國內的下游企業對高昂的產成品價格缺乏明顯的需求熱情,再加上一季度大量的豆油進口又對國內壓榨業產生了負面的打擊,以至于一連串的市場現象造成了國內壓榨企業大面積的虧損,但是從國內壓榨企業會后的訴求點主要集中在CBOT市場的報價方面,筆者覺得似乎有點勉強;但從國內廠商強烈要求今后的進口采購價,以大連交易所和CBOT兩個市場的報價進行綜合平衡來看,又似乎理直氣壯;可問題是,究竟是什么原因直接造成這些企業虧損的呢?是需求不振?還是成本過高?我看是兩方面因素都有,但主要還在需求方面,而且主要還是在下游產業的需求方面。

  目前中國的大豆年消費量在5000萬噸以上,但是這個數字的背后是近幾年大規模的投資所引發的剛性需求,而真正能夠對大豆進行消化的養殖業和飼料業,在中國仍然屬于弱勢行業,遍觀國內的飼料企業和養殖企業,都屬于規模小、投入少、企業技術含量低,員工的知識結構薄弱,而且在地域分布上非常分散,即便是稍微有點規模的飼料企業或養殖企業,最多也只在省內屬于行業領先,從這點看,國內的飼料企業和養殖業幾乎沒有形成規模,根本無法抵御產業鏈上下環節的利潤擠壓和市場的價格沖擊,除了被動接受以外別無他法,至少在目前我還看不出這種局面已經得到有效的改變。

  記得在去年三季度的一篇報告里面,我也曾提到有關國內大豆產業鏈的社會平均利潤可能面臨重新分配的問題,現在看來這次國內壓榨企業的聯合會議,也許有可能成為這種結構變化的契機。縱觀目前國內的大豆產業,就像一個拼命在吃進大量食物而且正在忍受劇烈漲痛的胃一樣,消化不良的后果會是什么顯然是不需要猜測的。要想改變這種局面,要么就是強化胃動力加強消化,要么就采取保持健康合理飲食的做法。

  從某種意義上講,對于我們國內大豆市場的未來發展,從可操作性和市場培育的難度而言,強化"胃動力"的做法可能稍微復雜一點而且療程較長;但是單純的依靠合理飲食也無法滿足我們正在成長的身體,同時對目前已經被撐的很大的"胃"來說,也容易造成局部時間的萎縮;因此光靠幾次會議解決不了什么問題,而且我也從來不認為任何價格聯盟,會是一個解決正在高速成長中的市場所發生的階段性結構失衡問題的有效辦法,從這個意義上講,指責CBOT是沒有任何道理的,關鍵是我們如何擺脫這種暴飲暴食的習慣,解決階段性的失控才是真正現階段應該考慮的。不過我認為市場本身才是最好的調節手段,過多的干預就像吃藥打針甚至外科手術一樣令人討厭,也許能治好胃病,但卻要承受很大的痛苦和代價。

  造成今天這種局面,其實和去年的調控手段失衡有一定的聯系。但是我相信當價格開始進入能夠刺激消費的時候,通常一個人的正常食欲還是會出現的。所以現在該是讓我們多考慮一下,應該如何正確進食的時候了。

  一 近期國內大豆現貨市場的價格情況

  2004年1月16日~5月24日國內大豆的現貨價和期貨價的疊加圖(圖一)

  

  說明:

  1) 黃線代表大連大豆409合約。

  2) 紅線主要以上海及華東地區的進口大豆港口報價為采樣依據。

  3) 藍線則是以山東地區的國產大豆報價為代表。

  圖一內容分析:

  1) 從圖一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連期貨市場大豆主力合約的前期上漲,明顯受國內外市場的同步影響和作用,并且更貼近進口大豆報價。

  2) 在2004年2月19日~4月9日的時間段,期貨市場價格上漲的斜率和國內山東地區的現貨報價以及上海地區的進口大豆報價的上漲斜率也非常接近,說明當時的市場完全處于共振狀況。

  3) 前期大豆期貨市場的最高價更多的和山東地區國產大豆價格的拐點時間接近,說明大豆進入高價以后,受國內市場價格的影響更多,或者說國內的需求因素更起主導作用。

  4) 在4月23日~5月10日的時間段,期貨市場價格曾經出現過受到山東地區國產大豆報價支撐的現象,但最終在"5。1"節后失效。

  5) 近期的期貨市場價格已經大大低于目前山東地區國產大豆現貨報價和上海地區進口大豆的港口報價,而且三個市場報價的下跌斜率分別是409合約》上海地區進口大豆報價》山東地區國產大豆報價,除了期貨市場的價格曲線出現一定的弧度以外,三者的總體價格方向都還處于向下,有效拐點仍未出現。

  推論:

  由于上述三條曲線依然向下,短期內無法出現向上的有效拐點,因此中期的價格中樞仍然會向下運動。由于三者的斜率不同,同時期貨市場的價格速度偏快且已經帶有弧度,未來市場價格在出現急速下跌后的回歸概率可能不久將出現。

  二 近期國內豆粕現貨市場的價格情況

  2004年1月5日~5月21日國內豆粕現貨報價和豆粕409合約收盤價疊加圖(圖二)

  

  說明:

  1) 藍線代表大連地區豆粕現貨報價。

  2) 紅線代表張家港地區豆粕現貨報價。

  3) 黃線代表廣東地區豆粕現貨報價。

  4) 綠線代表豆粕409合約的收盤價曲線。

  圖二內容分析:

  1) 在2004年1月15日~4月8日的時間段,期貨市場的豆粕價格曲線和張家港及廣東地區的現貨報價曲線非常擬合,而大連地區的豆粕報價則相對缺乏表現力,這說明南方地區的現貨價格更具有需求的代表性,

  2) 在2004年2月10日以后,圖表中的四條曲線都開始上揚,而2月8日就是國務院1號令頒布的時間,因此前期豆粕的上漲,除了基本面以外不能說沒有消息的刺激。

  3) 目前期貨市場的報價在2900以下,而截至目前三個地區的豆粕現貨報價還指向3100。從斜率上觀察,大連地區的報價相對平穩,張家港和廣東地區仍然處于快速向下的趨勢。另外,同樣在今年的4月20日~5月10日,409豆粕合約的價格也出現了受到現貨報價支撐的影響,但目前的豆粕現貨的報價曲線可能出現短期的加速下跌。

  4) 另外,由于目前國內一些大型壓榨企業的豆粕儲存期已經過長,如不能進行及時處理有可能出現變質現象,因此近期的豆粕價格有可能成為領跌因素。

  推論:

  從上述圖表中四條曲線的運動趨勢看,豆粕期貨市場的價格受南方地區現貨報價影響較大,由于現階段南方地區的價格依然處于快速的回落過程,因此期貨價格仍然需要繼續向下尋找支點。

  基于大連地區豆粕價格的穩定,因此估計未來長時間價格連續大幅向下的可能性不大,市場的啟動時機可能對南方消費市場的價格提振更為敏感。

  三 近期國內豆油現貨市場價格情況

  2004年1月5日~5月21日國內豆油現貨價格和大連大豆/豆粕疊加圖(圖三)  

  

  說明:

  1) 藍線代表大連地區豆油報價。

  2) 綠線代表廣東地區豆油報價。

  3) 紅線代表張家港地區豆油報價。

  圖三內容分析:

  1) 圖表中明顯表示了豆油價格的啟動領先于大豆和豆粕,同時價格的下跌也領先于后面兩者,并且豆油價格的上漲與下跌的拐點竟然出現在2月10附近,而當時正是國務院1號令剛頒布不久,這又點出乎以外。

  2) 圖中比較突出的是在2003年11月的時間,大連地區的豆油現貨報價開始出現迅速的拔高,且一直帶動和超越其他兩個地區的報價并持續到現在。就這個現象而言,主要是當時國家頒布2003年9月20日后暫停發放大豆進口許可證,同時暫停了6家主要進口大豆供應商的資格,同時由于在去年的SARS以后,國內的飼料及養殖業的需求恢復較快,因此在去年的11月份,當時的國內幾家大型的油脂壓榨企業聯合提高對外報價所致。但從圖表來看,短短半年內大連地區價格上漲和下跌的波幅和比例均大于其他兩個地區的特征,說明處于產區和銷區樞紐的渤海灣地區,可能面臨市場競爭的程度更大,對各種價格的反應也相對較快。

  3) 從上面的圖表,我們可以發現廣東地區和大連地區的豆油價格走勢比較接近,而張家港地區的豆油價格走勢相對平緩,這表明華東主要的豆油消費地區供需矛盾并不突出,而南北兩地的豆油價格可能受到更多的市場化因素影響。

  4) 從目前豆油的價格看,集中指向6800以下,至于是否能夠突破去年上漲前的價格目前仍存在懸念,但價格曲線的拐點目前依然沒有出現,只是三地的現貨報價開始出現非常明顯的接近,這是否說明豆油現貨價格可能逼近市場心里的臨界點或又一次加速下跌,目前仍未可知。

  推論:

  未來豆油現貨市場的價格,取決于季節性消費的來臨。三季度之前的價格走向,可能和國內豆油的進口數量以及進口成本和利潤的關系更密切一點。

  四 國內大豆月度進口數據分析

  2003年至今國內大豆月度進口數據和409大豆收盤價疊加圖(圖四)

  

  說明:

  本圖的月度進口數據采自海關總署的公布數據。

  圖四內容分析:

  1) 就上述國內大豆進口數據的柱狀圖來看,今年進入二季度以后的大豆進口量明顯小于去年。2003年4月進口220.8萬噸,今年4月的進口數據才123萬噸,但價格卻出現大幅的回落,顯然價格的并沒有受到進口數量減少的利多刺激。

  2) 從今年4月的進口數量來看,已經非常接近國內大豆的月度進口量底線,除開以往一、四季度可能出現低于100萬噸以下的情況外,通常很少在二、三季度出現進口量連續減少的現象,因此今年二、三季度出現進口量繼續回升的可能性較大。

  3)從上述進口數據的柱狀圖,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國內壓榨企業在對待大豆市場價格波動方面所表現的成熟度以及決策依據,是如此的一目了然和單薄。

  推論:

  如果在二季度內連續出現進口量低迷的情況,同時在今年的新大豆種植過程中,遭遇病蟲災害以及天氣問題,亦或者出現市場消費的回升,則國內大豆市場的供應有可能在下半年出現局部的緊張,價格的回補現象有可能出現。

  五 大連交易所大豆交割量數據分析

  2002年7月~2004年3月大連交易所大豆交割數據和CBOT收盤價疊加圖(圖五)

  

  說明:

  1) 圖五的交割量數據采自大連交易所的公布數據。

  2) CBOT的收盤價采用世華公司的SBCC的價格數據。

  3) 交割量數據采摘時間起于2002年7月。由于本圖缺少大連交易所以前的交割量數據,因此在說服力上面缺乏一定的力度。

  圖五內容分析:

  1) 圖五清晰的說明了去年國內大豆市場的緊缺情況。2002年11月~2003年9月的大豆交割量明顯高于其他月份。

  2) 在2002年11月~2003年9月的6個月內,共計交割1343070噸,平均月交割量223011噸。圖五中所有交割量數據的平均數為147173噸,上述6個月的交割平均量是整體交割平均量的1.5152倍,從這個簡單的統計結果看,即便考慮到季節性因素,國內的壓榨需求也并沒有在2003年出現同步放大40%以上的情況,但在2003年的3月~9月的進口大豆數量卻出現了急劇放大,因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當時國內外市場的供應緊缺是造就這種局面形成的主要動因,但資金的推波助瀾卻更讓國內的企業缺少了一份冷靜,因此國內大豆市場的消化不良才是2004年價格下跌的最根本原因。

  3) 從圖五兩端5個月的平均交割量55168噸看,2004年的前三個月的交割量都小于這個平均數據,這一方面說明季節性因素的存在,另一方面也對當前市場的需求程度作出了一定的反映。看一下圖中CBOT的價格和今年交割量的對比,顯然國內市場對目前大豆價格并不認同。

  推論:

  在目前國內市場并不認同當前大豆價格的情況下,需求的恢復有賴于價格真實面目的出現,交割量數據的變化也許并不能完全反映事情的全部,但對市場需求的敏感程度,卻足以讓我們對它引起高度重視,2004年5、7、9三個月的交割量情況是否能夠出現一定的轉機,是對2005年大豆市場價格的一種提前反應。

  六 大連交易所大豆交割價對未來的市場價格的導向

  2002年7月至今大豆交割價和3個月大豆連續的疊加圖(圖六)

  

  說明:

  1)3個月大豆連續圖采用澎博咨詢公司的數據。

  2)大豆交割價采用大連交易所的公布數據。

  圖六內容分析:

  1) 從交割價的走勢看,圖表上并沒有反映目前市場的真實情況,但是從3個月大豆價格的連續曲線看,已經明顯出現拐頭走平的跡象。對比圖五今年的交割量數據,我們可以得出未來交割價的走向將向下運動的判斷。

  2)從我對上述圖表的簡單畫線分析看,未來交割價指向2600~2700之間,對此我并不想做太多的評論。由于交割價比其他價格更能代表市場的真實面目,因此,對于這條直線的斜率是否能夠反映國內大豆市場真實情況,并沒有足夠的依據。

  3) 從上述直線和價格曲線的落差來看,乖離度顯然過大,至于未來是否能夠在指向的目標區域獲得穩定,圖表本身并沒有答案。

  推論:

  從上述圖六的交割價走勢和分析直線來看,未來半年內國內大豆市場的價格,出現大幅偏離分析直線的概率不高。就目前的價格而言,由于乖離度偏大,存在著向分析直線靠攏的概率,至于分析直線是否能夠真正有效,完全有賴于市場的檢驗,不排除擊穿分析直線的可能。

  從目前7月大豆已經低于3300,持倉少于4500手的情況來看,今年9月大豆交割前的價格變化應該不會和分析直線差距太大,但是如果交割價擊穿分析直線,市場是否孕育著一些機會呢?

  七 大連交易所注冊倉單對大豆市場價格的影響

  409收盤價和注冊倉單疊加圖(圖七)

  

  411收盤價和注冊倉單疊加圖(圖八)

  

  說明:

  1) 圖七和圖八的注冊倉單數據來源于大連交易所的數據。

  2) 409和411大豆的收盤價數據來源于世華公司的數據系統。

  圖七、圖八內容分析:

  1) 從圖七、圖八和注冊倉單的疊加情況來看,注冊倉單的峰值并沒有同步出現在價格的峰值。圖表上面的注冊倉單只是在價格峰值的附近出現不甚明顯的增加,真正出現注冊倉單的大幅增加是在"5。1"開盤以后,這種情況令人費解,如果是今年1、2季度大豆供應很寬松的話,那么倉單的增加應該出現在價格的峰值附近,而不是在"5。1"節以后,這說明國內市場在大豆高價區域,能夠注冊成倉單的有效市場流通量并不沒有超出以往的歷史范圍。

  2) 對價格大幅下跌后,連續出現注冊倉單增加現象的背后行為,似乎更像現貨商的做法,當然也不排除前期在高位拋空大豆的投機資金組織的倉單,在節后開始陸續注冊,但價格下跌以后已經完全沒有再注冊倉單的必要,作為投機資金來講邏輯上講不通,除非這批組織的大豆在現貨市場的銷售,遠不如在交易所拋售更為簡單直接,如果單就這個意義上講,國內市場的需求情況也就可見一斑了。

  3) 截至5月21日注冊倉單的數量在25000張上下,總量上面開始出現高于今年前三個月交割量的任何一個月份,當然在5月真正交割的數量也許會高于25000張,但就交割量而言,在連續出現低交割量的情況以后,5月份恢復到2。5萬張的交割,除了季節性因素外,說明市場的交投興趣開始出現一定恢復,相信注冊倉單的增加情況,在今年的7月大豆上面也不會出現和以往相比太明顯的變化,至于9月大豆是否能夠有所改變,則受到今年的播種情況和進口方面的影響,目前仍然需要觀察。

  推論:

  針對注冊倉單的情況,從圖表的內容可以判斷,倉單對價格的影響在這一輪的價格運動中表現的不明顯,甚至不是價格的壓力;從倉單總量來講,往年5月份開始的季節性特征依然沒有改變;就目前而言,未來倉單的變化是否能夠構成對價格的心理影響,并未出現某些信號或者相關的跡象。當然現在的這種情況,也并不意味著需求的真實性已經受到了懷疑,但市場機制的啟動仍然需要時間。

  八 豆粕和大豆的價差比較

  411大豆和409豆粕的價差圖(圖九)

  

  說明:

  1) 圖九411大豆和409豆粕的價格數據來源于大連交易所。

  2) 價差圖是由411大豆減409豆粕得出。

  3) 由于2004年前的411大豆和409豆粕缺乏代表性,因此主要比較04年以后的價差情況。

  圖九內容分析:

  1) 整個圖九的價差情況,以250元的價差為基準可以分為上下兩部分。04年以前,價差相對處于較大的情況,在進入04年以后由于豆粕價格的啟動,造成價差的急劇下降甚至出現了倒價差的情況,但在進入今年4月份以后,當大豆的價格從高點開始回落時,兩者的價差又開始放大,再次逼近250元左右的分水嶺。

  2) 從價差圖的來源可以知道,價差的縮小是因為大豆漲幅小于豆粕或者大豆的跌幅大于豆粕;價差的擴大則正好相反;由于大豆、豆粕分屬上下游產品,因此在影響價格的方面,受同質性因素的干擾較高,但如果兩個品種的價格和價格差,超出了國內目前行業的市場承受能力或產業內的利潤分配平衡,那么結構性的失調,會導致價格向相反的方向運動,以維系和恢復這種局面的繼續平衡,因此從價差曲線的運動來講長期的處于高位和低位,都是缺乏市場比價基礎的,也不符合產業之間總體社會利潤平衡,但單就局部而言,價差出現低位或高位的徘徊,正是市場對產業利潤重新分配的開始,當然這也給投資者提供了一些市場機會。

  推論:

  就目前的價差而言,上個月我曾經講過先下后上,現在我看,接下來的時間沖高回落的概率可能更高一點。當市場還不能接受現實甚至拋棄現實的時候,上下游品種之間的價差不應該出現急劇的擴張,所以沖高回落,再下再上的軌跡可能比較符合未來的市場。

  九 CBOT市場的基金頭寸對價格的影響

  2003年4月至今的CBOT市場基金凈多頭寸和CBOT價格疊加圖(圖十)

  

  說明:

  1) 基金凈多頭寸的數據來源于道瓊斯公司的公布數據。

  2) CBOT的價格數據來自于CBOT市場。

  圖十內容分析:

  1) 對于CBOT市場基金對價格的影響,這里就不再展開了。

  2) 主要需要關注的是基金凈多頭寸的數量,上個月的報告中我曾經講過,在當時的價格情況下基金不會建倉只可能減倉;同時在上個月的報告中也提到,從歷史數據觀察,CBOT市場的基金數量在低于2萬張以下時,通常價格形成底部或發生反彈的概率比較高。正是因為基金的進出足以影響市場的價格變化,因此當市場中基金的凈多持倉低于2萬手以下的時候,機會出現的時間可能正在逐步的靠近。

  3)就目前CBOT基金的持倉情況看,CBOT市場的價格并不會就此出現停止的跡象。

  推論:

  我們除了繼續嚴密跟蹤基金的動向以外,別無他法。不過市場的動向正在告訴我們,時間正在慢慢的逼近,對于CBOT市場基金凈多頭寸對價格的影響,在上期中已經提到過,這里就不再敘述了。

  十一 市場內多空持倉對期貨價格的影響

  2004年1月1日至今409大豆和前30位多空持倉的疊加圖(圖十一)

  

  說明:

  1) 以上多空持倉數據源于大連交易所。

  2) 409價格數據來源于世華公司。

  3) 紅線代表多頭持倉,藍線代表空頭持倉,黑線為409大豆收盤價線。

  4) 由于電腦版面的原因,5月8日以后持倉數據的下方時間無法顯示。

  圖十一內容分析:

  1) 對于這輪大豆價格的漲跌運動,更多的顯示出和資金的緊密性,持倉曲線和價格曲線如此緊密粘合的,以往歷史也不多。

  2) 在前期的上漲過程中,多頭持倉迅速超過空頭持倉,并在價格達到頂峰前的多空持倉的差額達到最大;但在隨后的時間,這種差額迅速下降,同時價格也快速開始下跌,多頭資金的主動撤退是這輪價格下跌趨勢形成的直接導火索。

  3) 在價格處于3700附近的時候,多空雙方的持倉急劇下降。一來價格快速下跌以后,需要釋放能量,同時后來交易所的風險總量控制也對市場持倉的減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 在節后,當價格處于3400附近的時候,409大豆的持倉再次出現了一些小幅增加,這種持倉的增加也是后市價格繼續下跌的主要動力,當市場本身開始出現認同的時候,"墻倒眾人推"的事情是市場最普遍的反應。

  推論:

  由于今年大豆價格的波動和資金面的聯系相當緊密,因此未來價格是否能夠出現變化,也離不開資金的充分介入。就目前的持倉情況看,409大豆的持倉在交割前應該還會出現減少,但不會在短期內改變市場價格的運行本質。目前411的持倉表現也不甚理想,合約之間的過渡以及市場總體的能量,都缺乏對趨勢轉變的有效性,相信只有在忍受了一段時間的孤獨以后,市場才會得到資金的追捧。

  十二 2004年下半年大豆后市的推斷

  1. 目前大連大豆和豆粕的價格走勢依然沒有得到有效和徹底的改變,前期主導價格的因素依然在起作用,價格的有效啟穩位置和時間可能在6月份出現。

  2. 從各種影響因素來講,供需基本面的變化在下半年主要體現在進口大豆的數量和下游產業的需求啟動,當然還要觀察以下今年新大豆的收購價情況,但能直接引發期貨市場未來價格的是大豆市場的資金問題,自從2003年大豆價格完成3500的目標以后,大豆市場的資金一直處于相對減少的狀況,這從持倉上就可以清楚的得到驗證。如果該品種在6月份以后依然沒有出現持倉有效增加的現象,那么價格的有效性及市場的活躍度、以及良好的流通性,都有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這對市場未來的發展帶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3. 對于501、505的未來成長性,我個人表示強烈的關注。在未來的半年內,411和501合約能否完成徹底有效的過渡,是下半年大豆市場價格趨勢大小的重要判斷標準。

  4. 就基本供需情況來講,矛盾并不在大豆本身,而是在國內大豆產業上下游平均利潤的分配問題,就深層次的意義而言,進口大豆對期貨市場價格的影響充其量只是一個配角。至于定價權威的問題,那不是一兩年能解決的,也不是某個同盟就具備決定權的。對這些方面,國內幾家大型壓榨企業、進口代理商和咨詢機構等,如三九集團、東海糧油、上海來寶、黃海糧油、上海匯易咨詢及廣東中谷糧油等,都對CBOT市場的價格是否受到美國農業部報告以及基金的操控表達了不同的意見,其實我看問題的核心在于國內大豆產品的定價基礎,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缺失因素和有待完善的地方,國內產業規模的比例失調,以及市場門檻的高低和產業內的半壟斷性,都是對未來大豆產品系列階段性價格波動的中長期、基礎性影響因素,對于這種因素的長期存在,才是我們真正要深表關注的。

  5. 就市場波動特征而言,農產品價格的變化有其自身剛性和價格彈性不足的特點,滯后性和反復性在價格低位區域似乎一直存在著;但如果價格季節性變化的特征,能夠得到其他因素的共振,那么中期的機會也許就出現在不遠的時間。

  6. 資金的力量在價格處于低位區域的時候,往往要超過其他市場波動的影響力量(如美元匯率);但當價格處于相對高位的時候,哪怕任何一個小小的刺激都足以引發一場災難;因此在未來的時間,需要投資者認清市場價格的相對性,放棄對以往歷史的懷念和無意義的比較,抓住市場的中線機會特征和本質,以長遠的眼光和投資的心態進行波段性投機的交易。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