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豆主力合約在反彈至3400一線之后,明顯表現出反彈乏力態勢。筆者認為,未來連豆仍將傾向于下跌,具體如下:
從基本面因素的變化來看,雖然部分多頭在短期內對美國低庫存情況還報有一定幻想,但在當前價格水平之上,未來南美大豆產量擴張的潛力始終是多頭的一塊心病。如今國內大豆買家一方面已經開始冷靜,另一方面慘重的虧損也制約了這部分壓榨商短期重返大豆采購市場的能量。根據對近幾年國際大豆貿易情形的分析,筆者個人認為在這兩年大豆價格上漲過程中,南美地區藏匿起來的大豆存量,將會比我們在任何一份公開報告中看到的數據都要龐大;在價格自歷史高位下跌之后,任何一次較大級別的反彈都將會遭到這些賣盤的沉重封壓。
的確,僅就短期來看,大豆市場還存在著一些變數,如中國減緩進口可能會使國內需求在未來一段時間有所恢復,未來美國還有可能將報告數據向利多方面調整等等。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思路也開始漸漸清晰:中國進口減緩確實在某種程度上會給國際市場大豆供應商提供再次狩獵中國買家的契機,然而從供給增長的潛力及競爭的博弈心理來分析,國際市場大豆在今年秋季之前的任何回升都將是短暫的,筆者認為在當前留給多頭造勢的時間及機會正在悄然減少。從1996、1997年歷史同期的價格走勢來看,進入7月之后,雖然價格可能會因天氣以及技術性等因素表現出反彈回升行情,然而考察更長的時間我們發現,7月間展開的反彈往往是秋季更大規模下跌行情的開始,在歷史高位尤其如此。
從本周二美國大豆生長狀況報告數據來看,播種進度為93%,快于去年同期的88%及五年平均水平的90%;出苗率為83%,高于去年74%及五年平均79%;生長狀況方面,非常好的比例高于去年同期兩個百分點,好的比例比去年略低兩個百分點,一般的比例與去年持平。總體上中美兩個大豆主產區今年氣候條件較為適宜,尤其是美國大豆生長狀況更是較為理想。
今年,是國際大豆貿易與競爭最為關鍵也是最為殘酷的一年,未來的最大變數就是南美大豆擴張的潛力。從歷史上的情況來分析,在當前的價格水平,南美仍將會繼續擴大大豆種植面積。美國農業部在6月份的報告中預測巴西下一年度大豆產量將達到6600萬噸,我認為在當前的價格水平上,這種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從某種意義上我們也可以說,在今年秋季之前,國際市場大豆價格如果不“跌透”的話,對任何反彈回升我們都不應該指望價格能走得過久。
如果說過去的價格能夠反映當時的供求預期,那么我們可以發現:CBOT11月合約在2003年7月末、8月初的520美分,反映的是當時美國7429萬噸、巴西5250萬噸、阿根廷3550萬噸產量的基本面。當前的靜態數據顯示美國的產量將會達到創紀錄的水平,也就是說將可能達到8000萬噸,較去年6580萬噸提高1400萬噸左右。即使忽略南美地區未來增長的潛力不計,價格也將會重新回到500美分一線的水平,如果南美地區在今年秋季繼續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幾乎可以預計,大豆價格在2005年將可能有機會跌破400美分。美國新豆提前于南美大豆上市前的拋售壓力,一方面會制約豆價未來反彈的空間,另一方面也會縮短反彈的時間。
當前國內的需求在某種程度確實稍微有一點起色,比如個別地區的雞蛋及肉價有所回升,但從總體來看,需求仍不確定;加之近一段時期國內宏觀調空的滯后效應逐漸顯現,需求方面能否真正好轉更是需要進一步觀察。種種跡象表明,當前中國的金融市場正在處于一場最為深刻的變革之中,股票市場上最近的委托理財風波,正在波及越來越多的方面,人們的投資信心、需求信心都在因此經受著微妙的變化。
單從技術層面而言,我們可以發現大連市場豆類品種期價,正在前一個對應的歷史區間內反復盤整。從較小的時間框架來分析我們或許會迷惑,但從較大的時間跨度來看,未來價格如何發展以及演變幾乎是清晰可見。短期對稱性的區域振蕩行情之后,最終方向仍傾向于下跌。從量度目標而言,下一個(A0411合約為例)下跌的目標將會在2300——2400一線;時間方面,這樣的目標應該在今年年底之前即可實現。操盤策略:繼續保持長線看空思路,根據市場的運行節奏擇機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