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豆粕和豆油價格的大幅下跌,使各油廠大豆壓榨嚴重虧損,部分企業甚至面臨破產,進口大豆買家多無力支付前期高價簽訂的合同貨款,不得不洗船,或者以質量問題拒收到貨進口大豆。截止目前,國家檢疫局又將另外15家貿易公司列入了禁止對華出口巴西大豆黑名單之中,從而,使被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已經累計達到了23家。可見,我國限制進口大豆到貨數量的決心非常大,由此,一些市場人士開始擔心進口大豆可能斷檔,不過筆者認為這一擔心完全沒有必要,后期進口大豆依然會源源不斷的到貨,具體時間的界定只是時機問題。
一、今年中國年需求量已大幅下調
前期,國內豆粕和豆油價格不斷下跌,而進口大豆成本卻居高不下,國內大豆壓榨正處于惡性循環的危急關頭,國家及時加強了宏觀調控,實施了“緊縮銀根”的政策,銀行控制了貸款的發放,使各進口商和油廠因資金受限而大幅壓縮了大豆進口計劃,從而結束了我國進口市場大豆濫采的混亂局面。據貿易商預計,因進口大豆買家無力支付前期高價簽訂的合同貨款,不得不洗船,或者以質量問題拒收到貨進口大豆,至少有200萬噸大豆船貨面臨違約的風險。另外,受宏觀調控的影響,過度膨脹的大豆消費市場也已降溫,從而今年國內大豆總體需求量有望大幅下調,據預計,2003/2004年度中國大豆實際進口量將降低至1650-1700萬噸。可見,當前減少大豆進口數量具有一定合理性。
二、豆粕需求有增長的傾向
近來,國內市場家禽價格出現明顯上漲,豬肉價格更是處于歷史高位,各養殖戶補欄積極性大增,后期飼料需求增長成為可能。隨著夏季來臨,7-8月份水產養殖將迎來旺季,有望帶動國內飼料需求整體回升。目前進口大豆成本已經降至3000-3100元/噸左右,豆粕成本也降低至2500元/噸以內,與魚粉、菜粕的比價關系逐漸正常,國內市場豆粕需求有望放量增大,各油廠在看好后市的情況下,再次向外商詢盤采購大豆的可能性也就轉為事實。
三、豆粕價格同盟再次破裂
鑒于當前嚴重的大豆虧損形勢,國內各大油廠曾兩度會聚北京,共商提價事宜,然而由于意見分岐較大,價格同盟均告失敗。深入分析個中原因,主要是以東海糧油為首的南方大型油廠想以雄厚的實力擊敗對手,這些油廠正通過率先大幅下調豆粕價格搶占更多市場份額,甚至意圖達到催化其他油廠破產被兼并、洗牌的目的。據貿易商稱,這些油廠搶占市場份額正是為下一步加強進口大豆采購力度、增加大豆壓榨量做準備,據海關監測,至今中糧系企業的進口大豆的采購和到貨仍未停止。
四、進口大豆的再度大舉采購已為期不遠
進入7-8月份后,南美大豆集中上市的壓力將得到有效緩解,美國大豆庫存也將降至歷年新低,在供需杠桿的作用下,國際大豆價格將再次走強。無論是商家還是政府有關部門都對此觀點比較認同,如果界時再行采購大豆實屬已錯失良機。目前,國家有關部門既是拒收到貨進口大豆,又是限制有關出口商的貿易資格,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給“過熱”的進口大豆采購降溫,而且這僅是臨時舉措,而非完全限制進口大豆,一旦國內大豆采購和壓榨秩序恢復正常,相信前期的一些“限制”也就會自行取消。由此,預計至少在7月份前我國進口大豆買家會再次積極詢盤。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對進口大豆的限制不斷增多,采購數量不斷減少,但鑒于國內需求形勢的發展,后期進口大豆的采購還將繼續,國內市場更不可能出現大豆供應的斷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