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市場5月暴跌之后,周四以漲停結束了無序整理走勢。在國內外大豆市場嘗試走高,大豆、豆粕全面開花的情況下,大豆市場能走多遠?筆者認為短期內大豆市場仍將走強,但漲幅有限,長期弱勢難改。短線有技術
反彈要求
持續(xù)2年半的國際大豆牛市在4月見到本輪高點,5月出現(xiàn)暴跌,幅度接近50%回調位。無論從現(xiàn)貨角度還是從期貨角度來看,近期都有反彈的要求。美國CFTC持倉報告顯示,近期內基金凈多一直保持在2萬手以上,也對市場走強提供了心理支撐。但近強遠弱的格局將使大量套利者會在市場出現(xiàn)瘋狂走勢時入場,從而限制此次大豆反彈的力度。
從歷史上CBOT大豆三次突破1000美分的情況來看,1973年、1977年、1988年期價大幅下跌也都發(fā)生在5、6月份。1973年、1988年期價暴跌之后,都出現(xiàn)了大幅反彈。其中1988年,期價在3天之內漲了150美分,1973年,大豆價格跌到650美分附近后又回到1200美分??梢钥闯觯┑笥袃纱味汲霈F(xiàn)了大幅反彈。唯一例外的1977年,由于多頭主力違規(guī)操作被強行平倉和新豆播種面積大幅增加,導致其持續(xù)下跌,但目前這些外在的利空因素已基本不存在。CBOT黃豆在前期高點810美分附近受到支撐,大連市場也處在前期交易密集區(qū)內,短期內獲得一定支撐。同時,隨著價格的大幅走低,美國國內被抑制的需求又開始恢復,農場惜售,現(xiàn)貨基差堅挺,促使價格進行反彈。美國壓榨商協(xié)會(NOPA)公布的5月份壓榨數(shù)量較4月份增加了4.3%。由于目前已有一定的利潤可賺,國內的家禽飼養(yǎng)也開始逐漸復蘇,預計在6月中旬以后,豆粕的消費將逐步增加,這在短期內對大豆產生了一定支撐。長線走弱是必然趨勢
長期來看,隨著時間向后推移,CBOT大豆市場呈自然衰弱走勢,而7月合約將是整個大豆牛市的最后一站。作為陳豆合約,在目前美國國內基本面的支撐之下,7月合約仍有機會走強。但縱觀未來,8、9月大豆合約是傳統(tǒng)的弱勢合約,最高持倉分別不足5萬手和3萬手,整個三季度又是全年中交易量最為低迷的時候。進入三季度之后,CBOT大豆市場缺乏炒作的能量、時間和空間,走弱震蕩的基礎存在。同時,11月合約作為新豆合約屆時將面臨季節(jié)性壓力。因此,CBOT市場后市走弱勢在必然,
從國內情況來看,按照目前市場預測的240萬噸大豆庫存計算,加上預計6月中下旬、7月進口的315萬噸,共555萬噸。國內正常的壓榨量在225萬噸左右。按此計算,目前的大豆供應可支撐到8月底。況且,目前國內很多油廠因為出現(xiàn)虧損而減產、限產,大豆的壓榨需求量也大幅下降。因此,8、9兩個月總共只需進口150萬噸大豆就可以滿足國內的大豆供應。目前來看,三季度國內大豆供應充裕。近日,我國禁止23家國際大豆供應商向中國出口巴西大豆,這一狀況將會給后市帶來一定的支撐。由于面臨菜籽油大量上市的壓力,同時隨著天氣轉暖,棕櫚油的替代作用逐步加大。而上半年豆油的進口量將高達150萬噸,遠高于去年同期的50萬噸。因此,后期國內豆油市場仍將穩(wěn)步下行。盡管預計在6月中旬以后,豆粕的消費將會增加,但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并不能對大豆產生長期而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