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升息的可能性
1、美國的情況:
進口價格到目前為止已經連續7個月增長,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增長。截至5月份的12個月內,進口價格上漲7%,而截至4月份12個月的升幅為4.6%。截至5月份的12個月中,非石油進口商品的價格上升3%,是1995年9月份以來的最大增幅。Fed主席格林斯潘最近發表講話稱,石油價格持續居高不下可能引發全面通貨膨脹,并警告稱,如果事實證明通貨膨脹比Fed預期嚴重,Fed可能將大幅度加息。Fed將竭盡所能履行職責以保持物價穩定。今年年初,Fed預計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價格的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2004年的增幅僅為1.25%。該指數是衡量通貨膨脹最為廣泛的指標。截至5月份的12個月內,該指數已經增長1.4%。
《彭博社》日前所做的調查顯示,23家大型美國公債交易商均認為,美聯儲將在6月30日的例會上宣布加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升至1.25%。自1月份以來,包括5月份在內,非農就業人數已增加了近100萬人。受此數據的影響,金融市場預計Fed將于6月30日決定4年來首次提高利率。Fed的關鍵利率目前為1%,為46年最低水平。Fed維持1%的利率不變已經將近1年時間。債券市場投資者預計Fed在今年年底前將把利率提高到2%左右。
2、中國的情況
由于4月份CPI上漲率已經達到3.8%,5月份的數據是4.4%,6月份以后可能會超過5%,因此,盡管信貸和投資已經明顯降溫,但宏觀調控不會放松,而且更多地使用貨幣手段,所以下半年升息的可能性依然很大,而且只是遲早的事。這是因為,5月份以來,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最近的一次講話中明確表示,利率變動要跟上物價走勢。考慮到6月末美聯儲升息的可能性很大,再結合CPI的走勢,三季度央行就可能會出臺升息的政策。
二、升息的影響
顯然,央行加息是為了抑制通脹。一般地說,存款利率的上調,可以增加居民存款意愿,從而抑制消費,而消費需求減少,物價回落;貸款利率上調,可以抑制投資需求,投資放慢,投資品價格下降。但是,這個一般性理論在中國是否成立?
1、升息對投資的影響
理論上講,增加貸款利率,就是增加企業的投資成本,肯定對投資有抑制作用。但是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所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楊最近在青島召開的一個投資論壇上公布了他的研究成果。他的統計分析顯示,在中國,貨幣供應量的變動同利率變動的關系不大。從絕對值上看,M2和M1均在0.05的水平上同拆借利率相關,但同回購利率無關;從同比和環比增速上看,M1同兩個利率無關;從同比增速上看,M2同兩個利率相關,但這種相關是正相關,這種關系是不符合邏輯的。李楊從今年一季度的統計數據中證實了這種分析。2003年12月末,中國貨幣乘數為4.23;今年3月末卻變成了4.60。這說明,在央行采取一系列措施緊縮貨幣供應量的前提下,商業銀行的流動性不降反升。從這一角度來看,較小幅度的升息對投資需求的抑制并不明顯。
2、升息對消費的影響
從經濟學角度而言,升息對消費有兩方面的影響:一是通過提高當前消費的機會成本,鼓勵人們少消費、多儲蓄(替代效應);二是更高的利率水平使得投資者擁有了更多的購買力(收入效應)。但凈效果如何很難講,因為在許多工業化國家中,大家通常認為替代效應將會大于收入效應,原因在于許多家庭都是凈的債務人。但這些說法在中國卻不適用。盡管消費貸款在過去5年實現了快速增長,但是消費貸款的余額只有14000億元,遠遠小于居民儲蓄高達11萬億的水平。因此,100個基點的升息將會為儲蓄者帶來1000億元的利息收入??這筆巨大的收入將很可能抵消升息的替代效應。因此,大部分中國家庭在升息后將會感覺更好、消費更多。歷史數據同樣顯示,1996年以來,央行已經將1年期存款利率從11%下降到2%,從而使得真實利率已經從5.8%降低到0.8%。然而,實際消費6年來一直保持平穩,這意味著利率變化對于消費沒有太大的影響。
3、升息對總體物價的影響
為了研究利率與商品價格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對美國聯邦利率和商品價格指數CRB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選擇1974年至今的數據作為研究對象,用聯邦基準利率和CRB指數月度數據分析,從CRB指數與聯邦利率的走勢圖可以看出,它們之間的走勢并不象人們想象的那樣負相關,而是呈中等程度的正相關,其相關系數為0.36,這說明大多數時候商品價格的走勢是和利率是一致的,從因果檢驗的角度來看,CRB指數是聯邦利率的原因,而從利率的滯后性來看,一般利率滯后于CRB指數3-4個月,而CRB近期高點出現在3月份,所以目前大家一致認為美聯儲會在6月底加息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從聯邦利率和CRB走勢圖來看,2002年之前,聯邦利率和CRB指數走勢大體一致,從2002年至今利率和CRB指數一直呈明顯背離走勢,這同歷史走勢完全相反,其主要原因在于,由于經濟周期的影響,美國經濟一直處于緊縮之中,而在此期間恰恰發生了911事件和伊拉克戰爭,為了防止經濟衰退,美國政府加大了刺激經濟的力度,一是降息,使聯邦利率一度處于近50年來的最低水平,二是布什政府上臺后,大幅減稅。這兩項政策有力的推動了美國經濟的復蘇,隨著美國經濟全面向好發展,這種背離很快就會結束,最終兩者還會趨于一致。
綜合以上分析,加息并不一定代表商品價格的下跌,也不代表經濟形勢不好,而是說明經濟正處于增長之中,只要通貨膨脹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加息和經濟增長是可以協調發展的,而總體商品價格也會隨著經濟增長而上漲的。由于美聯儲利率目前處于近50年來的低位,可以肯定這種低息政策不可能長久,加息是必然的,但是加息的力度和時機會隨著宏觀經濟的走勢而有個緩慢的過程,又由于目前世界經濟正處于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初始階段,相信加息會和經濟增長齊頭并進,而商品價格也不會一直低迷下去,而會隨著經濟的增長有個再次緩慢攀升的過程。
4、升息對期貨商品價格的影響
由于自然災害、美元貶值、投資過熱、高油價等因素的作用,期貨商品價格在過去的幾個月內曾經率先達到十幾年來的高價。盡管由于宏觀調控等因素的作用期貨商品價格已有大幅回落,但是整體物價水平的緩慢攀升并不意味著期貨商品價格還能再創新高。從加息的短期預期分析,對于美國來說,加息一方面可以提升美元走勢,美元走強會對商品價格走高形成壓制,當然美元的走勢最終影響因素在于美國經濟,只有美國經濟持續向好才能使美元長期走強。美國的雙赤字問題一直是困擾美元走強的重要因素,這兩個問題不解決,美元很難長期走強,而美元走強恰巧不利于解決這兩個問題,所以加息只能是暫時推動美元走高,長期走好還要看美國經濟的復蘇情況。加息的另一方面可以抑制通貨膨脹,但是同時也會對股市和債市形成打擊,進而短期會影響到經濟的成長。加息對國內期價的短期影響一是資金面,我國資本市場上一部分資金來自銀行,而提升利率則加大了資金成本,迫使一部分資金退出期貨市場。當價格相對高位時,持倉量大幅下降,也會促使期貨價格下跌。加息對期市短期影響的另一個方面在于投資者對于經濟形勢的預期,從最近高層一系列的調控手段可以看出,國家對目前的投資過熱仍很重視,投資者擔心目前的宏觀調控沒有到位,會繼續出臺更加強硬的政策,而如果調控過度又會對經濟造成緊縮,經濟緊縮必然引起需求的減弱,需求下降經濟下滑,商品價格自然下跌。
結論:升息對于整體物價的影響不明顯,從長遠來看,甚至會使得物價小幅攀升。但對于期貨價格,考慮當前特定的時期,升息預期有明顯偏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