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背景下,大豆期貨價格由高點4100下跌到低點3150歷時2個月,真可謂波瀾壯闊。大豆加工的高成本、豆粕的低價格,這不協調的市場行為催化出了一系列的“行業事件”。先是國內16家大型油脂的進口聯盟;接著是幾家大型油脂企業的定價聯盟,他們無一不是為豆粕價格不再下滑做努力,業內人士非常支持他們民族工業的自保行為,的確在當前窘境下,油脂行業應聯合起來維護一下民族工業,節制進口、共享庫存。
從目前的形勢看,中國壓榨企業的自保措施可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從最近新聞顯示國家已對進口轉基因產品有了明確規定,其最終結果是將控制大豆進口量。就國內市場而言,前段時間期價的下跌有部分原因是受到美盤下跌的拖累,但主要的原因還是國內的供需矛盾,由于中國廠商購買的海外大豆成本相當高,而國內豆粕前段受禽流感影響需求低迷已幾個月了,壓榨商已經承受了巨額虧損,對進口大豆的采購興趣大大減少,甚至取消了原先訂購的大豆船貨。而且今年三、四月份的大豆進口量比較少,月均100萬噸左右,本以為五、六月將是南美大豆到港的高峰期,但南美大豆質量問題及國內近段時間對進口大豆的一系列措施使大豆供給方面的壓力比前期大大減少了。
國內市場的需求復蘇目前看來雖有些緩慢,但從6月1日由財政部、銀監會關于對家禽養殖加工的信貸政策看,國家在宏觀政策方面還是傾向于對某一行業的支持,我認為過一段時間豆粕的價格會隨養殖業的需求放大而走強。
在整個油脂業都面臨重創的背景下,各油廠都對某企業的大幅調價行為表示不解和質疑。
在5月下旬,某大企業利用豆粕交割庫的有利優勢在豆粕合約上大舉拋空,同時在現貨市場率先把粕價調到2650元/噸,按理說在豆粕價格已持續下跌一個多月情況下,他們不斷的調低豆粕價格無疑使自已甚至整個大豆加工業都蒙受巨額虧損,他們的做法是解決流動資金問題呢?還是為占有市場的更大份額?還是打擊窘境中的同行業,使部分資金匱乏的大豆加工企業被淘汰出局?我認為幾種原因都存在。
目前多空雙方已進入對峙階段,大家都在猜測主多要在9月合約上逼空嗎?我認為不是沒可能。在從注冊倉單上看雖是3萬5千手(35萬噸左右)但大部分是多頭自己的,這無疑轉嫁了5月接貨9月拋的風險。由于9月現貨往往是大豆青黃不接的階段,所以9月合約歷來都具備制造逼空行情的條件。唯一擔心的是手中有大量現貨的油脂商現在進來拋空。但據相關人士了解到黑龍江除九三油脂以外大豆已為數不多了,只要他們不拋誰能有可交割的大豆來拋呢?就這種看法我們與九三油脂的高層領導進行了長時間的溝通與探討,他給出了我們想要的答案。他肯定的告訴我們,他們絕對不會把大豆拋在9月合約上,他們不會在大豆行業重創的背景下給多頭雪上加霜的打擊,多頭是在維護行業的命運,作為油脂行業的一員他們也必須這么做。所以我認為,只要多頭護盤資金充足,即使現在空頭憑借資金可以抗衡一段時間,但臨近9月空頭怎么辦,恐怕是絕望的砍倉吧?
眾所周知國內大豆、豆粕價格是由市場的供求關系所決定的。美國大豆的高價采購、南美大豆進口量的大幅降低、國內大豆的告罄以及豆粕消費旺季的來臨,極有可能使9月合約走出一波逼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