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國內大豆市場氣氛可謂異常緊張,先是16家國內大型油廠舉行峰會共同商討決定放慢進口大豆步伐,共享現有庫存;后來中國方面又因進口大豆質量存在嚴重質量問題,而拒收了三船巴西大豆。盡管巴西方面表示將對大豆船貨執行更加嚴格的衛生檢驗管理條例,但由于后續到貨大豆連續不能通過質量檢驗,中國方面先是限制5-7家巴西出口商的貿易資格,后又升至23家。而且據中國質檢總局最新公告顯示,中國要進一步加強港口的進口大豆檢查力度,并且重申暫停23家出口商和供貨商向中國出口大豆的決定。這無疑引來國內外市場的軒然大波,尤其是國內市場眾多人士都產生了國內大豆可能斷檔的憂慮,下一步大豆價格將走向何方,成為人們廣泛猜測的焦點。不過,筆者始終認為,國內大豆市場依然面臨著較大的壓力,甚至還可能存在一定的下跌空間。
一、中國需求下降國際大豆價格將受壓。
自4月底以來,許多中國油廠決定在大豆采購合同上違約,這使得大約300萬噸的6月到7月船期的大豆合同受到影響。中國買家違約的直接原因在于國內壓榨出現嚴重虧損。一些供應商表示決定拿起法律武器來對付拒絕履約的買家,但是如果履約繼續以高價付款中國的很多油廠就要破產,他們能夠收回貨款的幾率也不大,國際大豆市場因此而遭受沉重打擊。截止目前,中國已經暫停23家供貨商對華出口大豆,其中包括諸如ADM、邦吉以及嘉吉等大牌公司,巴西對華出口大豆業務基本已陷入停頓,其國內大豆銷售進度也嚴重受阻,市場價格一跌再跌。由于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中國不買就意味著世界市場出現了大麻煩,芝加哥大豆期貨也出現了近兩周來的最大跌幅。據新華社報道,自5月份中國降低進口大豆數量以來,芝加哥大豆期貨已經下跌11個百分點。受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近月大豆期貨下跌所累,甚至出口狀況一向較為正常的阿根廷大豆成交量也大幅萎縮,現貨價格大幅下跌。目前乃至今后,我國大豆貨源主要來自進口大豆,國際市場價格的下跌,國內港口進口大豆完稅價格以及到廠成本出現相應下調將在情理之中。
二、大豆產品仍呈低迷態勢。
目前,雖然國內豆粕價格出現反彈的跡象,但國內養殖業的復蘇尚需時日,并且近期各飼料廠又相繼完成了階段性的備貨,各廠家都保持了相當數量庫存,采購意愿不強烈,觀望心理依然濃郁。據悉,目前本來各油廠豆粕庫存由于前期的滯銷已經相當龐大,但迫于各油廠所存大豆儲存時間過長,可能變質的壓力,各油廠正陸續加大開工負荷,豆粕產量還在大幅增長,各油廠基本都面臨著拋貨壓力。目前,正值菜籽油大量上市,同時隨著天氣轉暖,棕櫚油的替代作用也在逐步加大。而上半年豆油的進口量將高達150萬噸,遠高于去年同期的50萬噸,加之,目前大量的進口毛豆油在港口地區已跌破6000元整數關口,國內豆油市場仍面臨下行。大豆產品豆粕和豆油價格的低迷態勢,將直接繼續打壓大豆價格,促其弱勢難以改觀。
三、油廠的嚴重虧損將進一步打壓大豆價格。
長期以來,由于油粕與大豆原料倒掛的現象,各地油廠多面臨著虧損。并且,據最新調查由于至今國內豆粕銷售沒有較大的起色,豆油現貨價格又大幅跳水,各油廠加工虧損面還在不斷加劇。截止目前,帳面上4000元/噸的大豆成本已使油廠虧損高達900元/噸,如果進口大豆在4300元,則虧損金額高達1200元。國產大豆的虧損已逐漸擴大到100-400元。嚴重惡化的大豆虧損壓榨形勢,無疑是給本已周轉不靈的油廠資金運作雪上加霜,各油廠將更無力采購大豆,大豆價格因此而進一步遭受打壓。
四、國內大豆供應依然相對充足。
從國內情況來看,按照目前市場預測的240萬噸大豆庫存計算,加上預計6月中下旬、7月進口的315萬噸,共555萬噸。國內正常的壓榨量在225萬噸左右。按此計算,目前的大豆供應可支撐到8月底。況且,目前國內很多油廠因為出現虧損而減產、限產,大豆的壓榨需求量也大幅下降。因此,8、9兩個月總共只需進口150萬噸大豆就可以滿足國內的大豆供應。目前來看,三季度國內大豆供應充裕,進口大豆供應不會出現斷檔,更不會出現因供應斷檔而引起國內大豆價格上漲。
五、中巴貿易爭端有望盡快解決。
目前,中巴貿易爭端的最根本問題還在于過多高價進口大豆使中國方面無法消化。受中國拒收問題大豆、限制部分進口商的貿易資格等一系列措施的影響,至今國際大豆價格已經作出大幅下調的姿態,各沿海港口進口大豆分銷價也下跌到3100-3200元/噸。由于中國大豆需求量依然龐大,隨著國內大豆庫存的消耗一空,近兩三個月內中國油廠還得進口大豆,所以,從遠期看國內大豆仍彌漫著利空氣氛。
總之,國內大豆市場繼續彌漫著濃郁的利空氣氛,價格壓力突顯,即使豆粕或豆油價格出現階段性回升,終因利多支持乏力,大豆價格仍將保持低迷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