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8月,美國大豆已處于開花、結莢階段,收成好壞主要依賴這一段時間的天氣狀況。供需則下降為次要因素。
5月中旬到6月初,美國中西部地區的降雨和氣溫總體接近正常水平。在大豆播種早期階段,降水偏多影響了播種進度,使其落后于去年同期和5年平均水平。對此,CBOT大豆價格最高漲到620美分。
不過,隨著降雨減少,溫度上升,5月底大豆播種已趕上去年水平并超過5年平均水平。截至到6月23日,愛荷華州、伊利諾伊州的大豆作物生長優良率都在70%左右,其中穩定優良率也提升到67%,與2004年同期持平,高于2003、2002年水平。與此同時,美盤大豆也跌破570美分,基金凈空單超過3.4萬手。
6月下旬開始,美國中西部天氣有所改變,但總體仍較正常,部分地區則出現少雨且干旱。尤其是6月最后一周,氣象模型預報,7月初中西部(愛荷華州大部分地區)會出現規模達0.5-1.5英寸的降雨。CBOT大豆可能繼續利用天氣題材進行炒作,市場建立天氣升水行情。
國內期價則表現有所不同,主要集中于需求方面。今年形勢卻有所不同,上一年的疫情陰影不散,國內養殖需求低迷;全球大豆供大于求,南美大豆收獲上市和美國大豆庫存和新年度種植面積增加等都帶來利空影響。
從國內自身情況看,油脂廠壓榨效益一直沒有好轉,最近2-3個月基本處于微利、保本甚至虧損狀態。飼料和養殖企業隨用隨買,采購謹慎,把上游企業當做自己的倉庫。同時進口大豆仍在增加。
國內養殖業恢復狀況低于先前的預測水平,原因是月初油廠惜售抑制了飼料廠的補貨積極性,肉蛋價格緩慢上漲,限制了養殖戶的進一步補欄,端午節前后大量出欄使空圈率增加。
同時,進口大豆庫存消耗進度沒有明顯增加,5、6月份消化量都在260-280萬噸左右。飼料廠因成本增加,補貨不積極,觀望較強。但6月下旬以來,雞蛋和豬肉的價格略有反彈,生豬價格上漲10%,反彈預示著階段性底部價格將現。據此分析,養殖業在6月份已至谷底,7月上旬將緩慢啟動,補欄逐步恢復,屆時國內大豆價格才會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