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7月份的大豆市場是天氣主導的行情,而在天氣炒作中,7月大豆一般會有一波漲勢,豆油也會隨著大豆在7月份走強。但是今年美國大豆主產區在進入7月之后,降雨及時、雨量充沛,沒有往年的干旱出現,給大豆作物生長提供了非常理想的環境,大豆單產預期提高。同時面積擴張,為今年秋季獲得創記錄的高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給美國CBOT大豆期價帶來了持續利空的壓力。不過,南美阿根廷、印度等大豆產區持續干旱,這可能成為未來幾周內大豆市場炒作的熱點,同時也可能支撐豆油的價格。
從宏觀角度分析,上半年中國GDP同比增長7.1%,第二季度同比增7.9%,美聯儲也上調了本國經濟增長預期,世界經濟觸底反彈顯然已成為一種趨勢。可是,美國高企的失業率和巨額的財政赤字將影響其經濟復蘇,中國固定資產投資拉動型經濟的可持續性也令人生疑,世界經濟的復蘇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說,經濟的復蘇會限制豆油大幅下調的空間,然而在短期內不是主導豆油的關鍵因素。
豆油7月初再度大幅回落,與原油的大幅走低也不無關系。由于需求不振,CFTC要對油氣投機的打擊,基金大幅撤離原油市場,使原油在短短10個交易日內大跌近18%。對原油來說,CFTC對原油投機持倉限制的聽證像懸在頭上的一把劍,而原油的消費依然不能有效提升,美元在各國政府的力挺下也不可能大幅走弱,這些因素使得原油在大幅下跌后雖會有反彈,但在短期內大幅上漲是不太現實的。原油如果在60美元附近振蕩而不能站上70美元,那么用豆油來生產生物柴油的積極性將大受打擊。最近因為歐盟對美國生物燃料出口商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USDA已經將2008/2009年度生物燃料行業的豆油用量數據下調了1億磅,這無疑對豆油也是一個不小的利空。
限制豆油反彈空間的主要還是供需關系。無論從美國還是中國看,充足的供應使得豆油失去了大幅走高的理由。從數據來看,美國農業部7月供需報告上調了2009/2010年度美豆產量和庫存數據,這將對整個豆類市場的價格產生不利影響。
入夏以來,國內豆油進入消費淡季,而且隨著飼料需求的好轉,豆粕需求上升,油廠定價更傾向于挺粕,這一度使豆油受到壓制。隨著天氣逐漸炎熱,棕櫚油替代消費增加,更使豆油需求不振的情況難以改觀。現貨市場對國內的大豆、油脂后市看法也比較悲觀。北京當地儲備部門以6600元/噸競價銷售的8120噸毛豆油,市場無人問津,全部流拍。而且16日傳出的消息稱,國儲準備在23日以3750元/噸價格拋售大豆50萬噸,雖然價格不具競爭力,但對大豆和油脂市場產生了明顯的壓力。目前,國內豆油供應充足,市場需求極為平淡,國儲拋儲大豆的壓力制約了整個豆類市場,同時也制約了豆油止跌反彈的空間。
綜合分析,短期內國內豆油供應充足、需求疲弱的情況難以改善。未來兩個月主導豆油行情的依然是大豆產區的天氣和原油走勢。目前,美國天氣依然良好,原油大幅反彈的概率非常之小,豆油缺乏實質性的利好,短期雖然存在技術性反彈的要求,但是空間有限。從技術走勢來看,美豆油在經歷了前期的大跌以后,短線已經有企穩的跡象,不過在35一線有比較大的壓力。國內豆油短期處于鞏整階段,多空資金在尋找平衡點,預計后市在6800—7200反復振蕩的可能性較大。9月份以后,隨著消費的回升,豆油市場才有可能再度走出一輪明顯的上漲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