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發布中國糧油市場2009年7月分析報告指出,7月份,大豆期盤加速下跌后震蕩筑底,相對于期盤的跌幅,現貨市場較為穩定,進口大豆港口分銷價雖在上旬受期價影響有小幅回落,但在成本支撐下,中旬、下旬均保持穩定;主產區國產大豆在供需兩不旺的情況下,收購價也基本穩定。7月三等大豆全國平均價為3,611元/噸,與6月相比上下跌0.67%;鄭州糧食批發市場三等大豆均價為3,700元/噸,與6月相比基本持平。
一、CBOT見階段性底部有技術反彈需求
7月,CBOT大豆主力合約期價的下跌時間要早于筆者預計,在上旬就快速下跌,四個交易日內跌幅近15%,后在中旬見到階段性底部,并在中旬、下旬寬幅震蕩筑底,此后,在7月最后兩個交易日出現拉速上漲。目前來看, CBOT豆類產品期價的劇烈波動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基本面出現大的變化,而是投機基金和游資大對豆多單的增減引起。7月底8月初出現的快速拉漲是基金熱炒中國采購、美國大豆庫存將下降引起,不過,在此番拉漲后,仍面臨技術性回落需求。
二、底價高于市場價國儲大豆拍賣連續流拍
7月下旬,市場一直關注的國家臨時存儲大豆的競價銷售開始進行每周定期舉行,每周銷售數量維持在50萬噸左右,由于國家堅持順價銷售原則,3,750元/噸(三級豆,等級價差為40元/噸)的銷售底價高于3,500-3,600 元/噸的市場收購價格,而在當前市場價情況下,東北壓榨企業壓榨利潤多在盈虧邊緣,因此,對于當前3,750元/噸銷售底價的臨時存儲大豆,廠商無采購意愿,連續兩次臨時存儲大豆競價銷售均全部流拍。目前東北地區大豆市場流通量較少,企業貨源緊張,油廠大豆庫存很少,多數企業停工,面對當前銷售底價,多數企業計劃在新季大豆上市之后,從市場采購低價貨源,因此,估計后期臨時存儲大豆的競價銷售成交率不會有明顯好轉。
三、豆粕價震蕩筑底后期需求有望帶動價格
7月上旬、中旬,由于畜禽飼料需求不旺,對豆粕銷售形成影響,同時,出口訂單下降,出口需求對豆粕價格的拉動減弱,國內豆粕現貨價格隨期盤價格回落并窄幅震蕩筑底,市場購銷低迷,下旬,局部地區成交略有好轉,地區間價格進一步縮小。國內豆粕價格已連續四周窄幅波動后,預計后期國內豆粕需求將有所好轉,豆粕價格在需求帶動下將底部上移。主要是由于豬肉價格已見底回升,生豬養殖已經扭虧轉盈,飼料需求在謹慎預期中正在轉好,豆粕需求量有望出現回升,豆粕價格有反彈可能。
四、成本是支撐進口大豆港口分銷價主因素
7月,由于豆油和豆粕價格在上旬均雙雙回落,在中旬、下旬繼續震蕩筑底,國內進口大豆壓榨虧損幅度至年內高點,加之豆油、豆粕庫存壓力,油廠停機率上升,進口大豆購銷清淡。不過,除在上旬進口大豆受期盤影響港口分銷價出現小幅回落外,7月絕大部分時間進口大豆港口分銷價均較為穩定,這主要是受到港成本支撐,同時8月份進口大豆到港量下降,對國內進口大豆港口庫存壓力有所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