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舊交割的大豆質量標準——以純糧率分級
1、舊國標中的規定:
各類大豆按純糧率分等,各類大豆以三等為中等標準,低于五等的為等外大豆。等級指標及質量指標如下表:
2、大商所的舊交割標準:
大豆主要依靠純糧率、種皮、雜質、水分、氣味色澤五個方面界定可交割大豆品質。
?。?)純糧率:3級大豆為標準品,1級大豆升水30元/噸,2級大豆升水10元/噸,4級大豆貼水30元/噸。5級大豆不可交割。
(2)種皮:黃色混有異色粒限度為5.0%。
?。?)雜質:標準為1%,小于2%的均可用于交割,雜質在[0,0.5%]升水10元/噸,在[1.5%,2%)貼水30元/噸,大于2%不可交割。
?。?)水分:標準為13%,11月、1月、3月三個離收獲季節較近合約月份水分小于15%,5、7、9月三個離收獲季節時間較長的合約月份水分小于等于13.5%的均可用于交割。水分含量小于等于12%的升水20元/噸,11月、1月、3月合約月份水分在[14%,15% )貼水55元/噸。
?。?)氣味色澤:正常。
二、新交割的大豆質量標準——以完整粒率、損傷粒率進行分級
1、新國標中的規定:
國標規定大豆需符合以下質量指標:
2、大商所新交割標準:
(1)完整粒率:大于等于85%。其中大于95%的,升水30元/噸;[90%,95%),升水10元/噸,[80%,85%)平價,[75%,80%)貼水30元/噸。
(2)種皮:黃色、淡黃色混有異色粒限度為5.0%。
(3)損傷粒率:標準為小于等于3%,其中熱損粒小于等于0.5%。允許范圍:損傷粒率小于等于5%,平價;損傷粒小于等于8%貼水30元/噸。熱損粒小于等于3%,平價。
(4)雜質含量:同舊標準。
?。?)水分含量:同舊標準。
?。?)色澤氣味:同舊標準。
新交割標準容納新國標五級大豆,其中3級為標準品,1級升水30元/噸,2級升水10元/噸,4級大豆平價,5級大豆完整粒貼水30元/噸,損傷粒貼水30元/噸,合計貼水60元/噸。
三、二者相比:新交割標準下,可供交割的大豆量增加,合約對應標的物質量降低,價格水平也應相應降低
以前舊標準中是純糧率指標,當前新標準中是完整粒率與損傷粒率指標。
1、指標概念:
純糧率指標:除去雜質的大豆(其中不完善粒折半計算)占試樣重量的百分率。其中不完善粒包含未熟粒、蟲蝕粒、病斑粒、破碎粒、生芽漲大粒、霉變粒、凍傷粒。
純糧率=(完好大豆+不完善粒/2)/(雜質+完好大豆+不完善粒)*100%
完整粒率:籽粒完好正常的顆粒為完整粒。完整粒是除去未熟粒、損傷粒(蟲蝕粒、病斑粒、生芽漲大粒、生霉粒、凍傷粒、熱損傷粒)、破碎粒以外的大豆粒。完整粒占試樣的質量分數為完整粒率。完整粒較此前的純糧粒多出熱損傷粒部分。
損傷粒:受到嚴重摩擦損傷、凍傷、細菌損傷、霉菌損傷、生芽、熱損傷或其他原因損傷的大豆顆粒。包含蟲蝕粒、病斑粒、生芽漲大粒、生霉粒、凍傷粒、熱損傷粒。損傷粒率是損傷粒占試樣的質量分數。
2、純糧率與完整率、損傷率之間的換算辦法:
純糧率=完整粒率+(損傷粒率+破碎粒率+未熟粒率-熱損傷率)/2
推演過程:
雜質率=100-完整粒率-損傷粒率-破碎粒率-未熟粒率+熱損粒率
不完善率=(損傷粒率+破碎粒率+未熟粒率-熱損粒率)/2
純糧率=100-雜質率-不完善率=完整粒率+(損傷粒率+破碎粒率+未熟粒率-熱損傷率)/2
3、換算后新舊國標大豆等級下對應的純糧率標準(約):
注:上表中新國標換算后的純糧率少算了(破碎粒+未成熟粒)/2,所以新國標下實際的純糧率應較上表中數據再大一點。
4、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新國標下,4級大豆包含了舊國標5級以內的大豆。質量標準有所放寬。
?。?)新交割標準3級大豆為標準品,5級以內大豆均可交割。舊交割標準4級以內大豆可交割。
?。?)新交割標準3級為標準品,4級大豆亦是平價,而該級質量高于舊國標的5級大豆。舊交割標準中3級大豆為標準品,4級大豆貼水30元/噸,5級大豆不可交割。新交割標準期貨合約價格在舊交割標準期貨合約價格水平基礎上的下調幅度應大于30元/噸。
?。?)以上新的交割標準在大豆A1103合約開始施行。對當前盤面價格沒有實質上來說沒有影響,但有心理上的向空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