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大豆市場 » 正文

5股豆源蜂擁入市打壓價格 6000萬豆農冀望政府救市

  作者: 來源: 日期:2009-10-19  
     “每斤賣2塊錢都賠,國家還按去年的價格收儲,農民就賠死了!”10月15日,黑河金秋大豆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何樹文焦慮地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據有關部門統計,今年受旱澇等自然因素影響,國內大豆主產區黑龍江省大面積減產,減產幅度高達30%-40%,種糧成本達到了每斤1.9元以上,而新豆的市場收購價格目前卻不到1.70元。

    像何樹文這樣的豆農,全國有6000萬,他們在觀望國家收儲政策的出臺,希望收儲價格能提高一些。10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今年將繼續實施大豆臨時收儲政策,但沒有公布最低收購價格。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收購價格會維持去年的最低保護價水平,也就是每斤1.85元。

    與此同時,讓上千萬豆農不解的是,新豆已經上市,國家有關部門卻還在拋儲,這勢必會“打壓農民剛收割的新豆價格”。不僅新豆,還有國儲競拍的大豆、臨儲轉地儲的補貼大豆、國儲輪換出來的大豆以及進口大豆,這5股豆源集中擁入市場,嚴重打壓了原本就不高的豆價。

    政策微調

    此前有消息稱,國家計劃在東北地區劃撥臨時儲備大豆195萬噸,轉為地方儲備,并一次性給予地方大豆加工企業210元/噸的補貼,10月1日開始執行。

    “目前臨儲和國儲大豆加在一起應該在600萬噸以上,庫存壓力很大,新豆已經上市,臨儲轉地儲可以減輕一部分庫存壓力,為繼續加大調控力度騰出空間。”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產業研究室主任張照新向記者表示,“通過補貼的方式可以提高加工企業收儲的積極性,但措施出臺似乎有點晚了。”

    而事實上,這一措施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執行。知情人士向本報透露,該措施已經推遲到10月下旬執行,而且“能不能執行還兩說著”。

    10月14日,也就是十一長假之后國儲競拍的第一天,黑龍江和吉林所有等級大豆全部流拍。據了解,按照3750元/噸的國儲大豆起拍價,減去210元/噸的補貼,實際價格為3540元/噸,但再加上保管費、出讓費、運輸費和利息等費用,實際到廠價要在3600元以上。

    “每斤大概在1.82元左右。”哈爾濱工大油廠總經理仁會云說,“按這個價格生產,即使補貼了也沒什么利潤空間,設備的折舊費都賺不回來。”

     仁會云沒有放開收購大豆,正常情況下每天需要五六百噸,現在每天只收300噸,一方面是沒利,而更重要的是,豆農眼下惜售,在觀望收儲政策的出臺,期盼政府救市。

    產業鏈斷裂

    “為什么新豆下來了,國家還要拋儲?還要讓有補貼的大豆上市?”何樹文疑惑不解。

    情況似乎比何樹文想象的更為復雜,目前國內市場同時充斥著5股糧源:豆農陸續收割的新豆、國儲競拍的大豆、臨儲轉地儲的補貼大豆、國儲輪換出來的大豆,當然還有來勢洶涌的進口轉基因大豆。

    “新豆量價遭打壓是必然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臨儲應該發揮‘蓄水池’的功能,低價采購,價格高的時候競拋,但現在卻是逆向調節。”中國大豆產業協會專職副會長劉登高更是認為“這是在火上潑油”,“政策措施的目標不明確。”

    上述不具名人士認為,國家收了就不能往外拍賣了,一邊收一邊拍就會出問題,會形成“轉圈糧”,相關負責人可以不用動錢,就能把地儲大豆劃轉為今年的臨儲大豆,從中賺取差價,比去年的“人情糧”更嚴重,沒法監督。

    “補貼是定向的,但一般到不了油脂企業手里。”據該人士介紹,目前各個方面都在等消息,歉收導致大豆成本高企,預計將大大高出國家保護價,農民賣糧難問題仍然嚴峻。從新豆上市后的行情來看,有些地方的豆企“根本收不上來大豆”,黑龍江省內的絕大多數油廠還沒有開工,產業鏈上游還會持續處在對峙和斷裂的狀態。

    限制大豆進口

    針對產區內國儲大豆競拍和收購并存的現象,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均認為“不太合適”,更為悲觀的看法是,今年還會出現南北價格倒掛的局面,而去年出現倒掛的原因則是政府的調控僅限制在了黑龍江省等大豆主產區。所以,他們建議:國庫里的大豆應該運到南方銷區去,與進口大豆競爭,而不是與產區的新豆競爭,可以給南方銷區的加工貿易企業一定補貼,提高他們采購大豆的積極性。

    在一些人士看來,一切問題的根源在于進口大豆的無序和大量進口,因此應該限制大豆的進口,“調控進口大豆的效果好于調控國內產區的大豆。”

    “大豆的收儲政策可以更多地借鑒油菜籽的成功經驗:一方面給加工企業一定補貼,提高企業收購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讓企業代加工原糧,國家變儲豆為儲油,保證產業鏈的正常運轉。”張照新對記者說。

    張照新注意到最近一段時間美國芝加哥大豆期貨價格在持續上漲,他說他看好后市,因為國際經濟在復蘇,資金的流動性易進入資源型產品,而大豆的商品貿易程度高,會成為資本追捧的目標。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國家收儲的制度已經過時了”,取而代之的應該是直補農民,補貼農民0.3元/斤,農民就能以每斤1.8元的市場價格售出大豆,加工企業也能承受這個價格,這樣不僅可以讓企業盈利,還能降低油價和肉蛋奶等消費品的價格,一舉多得。上述人士表示:“直補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目前的做法是逼著加工企業進口轉基因大豆。”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