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豆出口強勁
雖然美國農業部11月份農產品供需報告向市場傳遞了利空的信號,但“中國需求”仍是推動市場上漲的主要因素。海關的數據顯示,中國1—10月大豆進口3488萬噸。由于10、11月到港大豆、油脂量下降較多,現貨豆、油庫存壓力料得到較大緩解,市場供應一度緊張。雖然后期預期大豆到港量將會逐漸增多,但是元旦春節將近,油脂消費將增加,現貨備貨熱情將會再度升溫,因此,到貨量的增加與需求增加有望得到良性循環。
二、周邊經濟回暖
由于國際金價不斷走高,預示大宗商品價格總體上行的基調已經明確。以原油為龍頭的大宗商品價格將保持向上的趨勢,并表現出振蕩上行的格局。近一段時間,商品市場整體走勢更多地受到美元左右,從趨勢上看,美元的疲軟態勢在短期內難以發生扭轉,支撐大豆期貨市場走出一波慢牛行情。根據CFTC持倉報告,截止到11月9日指數基金在大豆期貨和期權上的凈多單繼續在增加,增至157731手。指數基金凈持倉大體回到2008年7月底時的水平。
三、下游產品堅挺
最新數據顯示,國內生豬市場表現平穩,出欄肉豬價格有所反彈。10月份生豬的全國規模以上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為1832.3萬頭,同比上月增長了0.89%,環比增長了20.25%。冬季各地陸續進入豬肉的銷售需求旺季,生豬市場有繼續反彈的可能。養殖業平穩發展對飼料業的需求將會持續增加。豆粕近期量價齊增,成為豆類市場的一大亮點。
四、天氣增添變數
據巴西農業咨詢機構表示,截止到11月6日,巴西大豆播種工作已經完成了48%,上年同期為41%,5年平均進度為36%,一周前為35%。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發布的周報顯示,截止到11月11日,大豆播種工作已經完成了計劃面積1900萬公頃的33.8%,比一周前大幅提高了21.7%。目前來看,南美大豆播種進度不錯,但阿根廷西南部地區天氣干燥,不利于大豆播種。雖然短期局部的干旱還未影響明顯影響到播種,但這一狀況一旦持續,將給市場帶來炒作機會。
對世界大豆供應構成更大壓力的是南美產量的恢復。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2009/2010年度美國以外出口國(主要是南美國家)大豆產量預期達到1.212億噸,較2008/2009年度增加了2830萬噸。南美產量的恢復使世界大豆供應狀況迅速轉向充裕,這將對本年度大豆期價構成較大壓力。由于預期南美播種面積將大幅增加,因此后期的利空壓力還不容小視。
五、政策主導方向
由于國家大豆收儲的細則遲遲沒有出臺,有市場傳言新大豆收儲價格將可能上調至1.87元/斤,并且收儲方式較去年可能有所改變。單純按照這個價格計算,收儲對大豆的利多支撐顯得有限。由于年底是CBOT大豆市場的季節性上漲周期,加上中國臨時儲備大豆收儲價格提高,年底國內養殖業進入旺季將提高豆粕的剛性消費需求,這將推動豆類價格進入加速上漲期。另外,國內豆粕現貨價格持續堅挺也給后期豆粕期貨價格的上漲提供了一定的心理預期支撐。大豆由于受國家政策干預程度較深,筆者人認為后期大豆的上漲應該是在振蕩中不斷向上拓展空間,其活躍度應該弱于豆粕和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