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個星期里,由于美國農戶為新季大豆騰庫集中銷售手中庫存,大豆主產區陣雨增多有利于大豆生長,加之傳言我國大豆相關收儲、拍賣等政策出現變動,豆類市場恐慌萬分,出現大幅下跌。不過,隨著國內政策逐漸明朗,以及中美大豆上市期臨近,市場恐慌情緒將逐漸散去,豆粕市場最終將回歸自身供需基本面,進入低位整固階段。
美豆產量、面積仍存爭議
USDA6月底公布的作物種植面積報告采用的是截至6月中旬的數據,當時大豆尚未完成種植,市場對報告中的大豆等作物播種面積,以及基于該面積預測出的總產量等數據信任度不高。USDA在7月初表示,將在8月12日的月度供需報告中進行修正。雖然距離官方數據公布時間仍有十余天,但美國眾多調查和預測機構已經開始爭相對美國大豆等作物的面積與產量進行調研和預測。其中,Lanworth認為美豆產量前景將取決于8月的降雨量和氣溫,他們預估美國大豆單產為每英畝42.9蒲式耳,并將美國大豆產量預估從33.15億蒲式耳調降至33.10億蒲式耳。Lanworth預計全球2013/2014年度大豆產量將為2.83億噸,略低于美國農業部7月預估的2.86億噸。
預計8月大豆到港與壓榨減少
根據統計數據,7月國內大豆壓榨量約為610萬噸,創歷史單月最高紀錄。這使得國內豆粕庫存緩慢上升,目前已經達到74萬噸。但由于8、9月大豆到港量開始環比減少,初步預計8月國內大豆到港量在630萬噸左右,而有個別油廠大豆進口較少,將以消化存貨為主。另外,在美國新豆到來前,華東、華南部分企業有長期檢修計劃。因此,初步預計8月大豆壓榨量將低于7月,這將降低未來豆粕供應壓力。
市場等待國內大豆政策確定
由于國內新豆還有兩個月便大量上市,今年是否持續以往的先拍賣后收儲的政策,備受市場關注。過去一周里,市場傳言國家將拍賣300萬噸臨儲大豆,并取消收儲,改為直接補貼。由于直接補貼直接降低了大豆種植成本,對豆類市場形成顯著利空影響。
不過,最近幾日有消息稱,直補政策未被批準。拍賣大豆或將從未來兩周開始,只不過為2009—2010年產大豆,距今時間較長,加之一定的消耗、倉儲、人工等費用,成本已高于4200元/噸,甚至部分大豆成本已處于4400—4500元/噸。由于大豆質量可能已經受損,并且為了保證農戶種植積極性,預期拍賣價格不低,因此成交或將較差,市場恐慌情緒明顯緩解。但由于最終政策條文未公布,豆粕市場仍會維持振蕩格局。
總體來看,雖然美豆豐收預期增強,國內近兩個月豆粕供應緩慢增長,以及國內直補政策憂慮,均給市場帶來一定壓制作用,但隨著市場對國內政策恐慌情緒漸漸消散,國內豆粕消費、養殖剛性需求等將繼續支持國內豆粕市場,使其在新豆大量上市之初維持低位整固狀態。而就目前來看,國內大豆壓榨仍有利可圖,在未來新豆上市之后,中國買家進口節奏必然加快,使得美國大豆出口加速,這將成為后期主導市場走向的核心題材,需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