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據報道:近期,美豆市場在多空交織的環境下走勢膠著,傳統的季節性供應壓力被中國買家的超常規采購逐步化解。盡管美國農業部在12月份供需報告中下調美豆結轉庫存量,但南美豐產預期仍令市場買盤心存顧慮。隨著中國采購逐漸從美國轉向南美,以及南美豐產預期進一步強化,美豆市場價格以重心下移的方式打破目前僵局的可能性逐漸變大。
中國大豆進口節奏過快,延緩美豆下跌速度
10月中旬美豆集中上市后,受中國可觀的加工收益及防范未來巴西港口擁堵延誤進口等因素影響,中國買家開始積極采購美豆,連續數周采購量占到美豆當周出口銷售量的80%以上,一時間中國需求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根據美國農業部公布的美豆出口銷售報告,截至12月12日當周,中國已經累計購買美國大豆2546.73萬噸,占美豆總銷售量的65.23%,比去年同期多出600余萬噸。得益于旺盛的出口需求,美豆集中上市所形成的季節性供應壓力減弱,美豆價格也因此表現抗跌。雖然目前美豆出口銷售量已經接近全年的4014萬噸目標,但裝船數量僅為總出口銷量的52.49%,較去年同期落后10個百分點。尤其是中國買家的大豆未裝船數量龐大,市場擔心南美大豆供應能力提升后,更具價格優勢的南美大豆會使中國廠商的洗船行為增加,從而使美豆的出口需求回歸合理水平。
南美大豆增產預期強烈,新季美豆播種面積預增
進入12月下旬,阿根廷大豆播種逐漸進入尾聲,整個南美地區的大豆播種工作基本結束。根據巴西農業部下屬的國家農作物供應總局的數據,2013/2014年度巴西大豆播種面積將增至2950萬公頃,大豆產量有望達到9020萬噸,比上年度的歷史紀錄8150萬噸增長11%,從而使得巴西有望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大豆生產國。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預計,該國2013/2014年度大豆播種面積將高達2045萬公頃,較上年度增加75萬公頃。按照美國農業部的預測數據,新年度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產量分別為8800萬噸和5450萬噸,同比增幅分別為7.3%和10.5%。南美大豆在2013年春季的大增產為緩解全球大豆供應緊張做出了重要貢獻,而接下來,如果南美繼續增產,那么全球大豆供應無疑將變得更加寬松。盡管全球大豆價格走勢偏弱,但同更弱的玉米相比,大豆價格的比較優勢依然明顯,這也是主產國大豆面積持續增加的深層次原因。
后期展望
隨著南美大豆陸續進入生長期,階段性的天氣炒作在所難免。只要不出現持續的大范圍高溫少雨天氣,有種植面積作保證的南美大豆會逐步把豐產預期變成現實,而全球大豆市場供過于求的局面將進一步得到強化,美豆價格重心也將在供應過剩壓力下繼續下移。國內豆類市場在中國買家的積極采購下仍有充分的供應保障。春節前飼料企業和養殖企業積極采購豆粕仍會刺激油廠開工率保持高位,而進口大豆實際到港量不及預期等因素也會延緩豆粕現貨價格的下跌節奏,進而對本已處于貼水的豆粕期貨產生一定支撐。因此,春節前國內豆粕期貨市場仍有望保持振蕩特征,而在國內養殖業旺季需求釋放后,國內豆粕市場將在寬松的供應環境下重歸弱勢。國內豆油市場在四季度的傳統需求旺季中持續走弱,這種反季節性走勢產生的原因在于,國內植物油整體供應過剩。在油廠為滿足市場的豆粕需求而維持高進口和高開工率的背景下,豆油庫存仍將被動增加。豆類市場大勢偏空,豆油去庫存化過程將使價格延續漫漫尋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