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南美大豆已開始全面收割,且豐產預期強烈,據油世界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南美五國大豆產量預估為1.5145億噸,比上年的實際產量高出5.5%,其中巴西大豆產量8450萬噸,同比增長3.68%,阿根廷5350萬噸,同比增長10.3%。預計五月份將迎來南美大豆上市的高峰期,而大豆價格在此時也將凸顯出季節性壓力,受供需影響而上行受阻。
收割進度加快,南美大豆上市時間或提前
根據分析機構Safras發布的報告顯示,截止到2014年3月21日,巴西大豆收獲進度達到73%,上年同期為72%,預計今年巴西大豆將提前收割完畢;阿根廷收割進度完成約5%,雖然前期阿根廷天氣多雨,導致市場擔心其收獲推遲,但近日天氣已有轉晴,且據相關氣象機構預測,阿根廷4月19日以后天氣干燥,氣溫下降,良好的天氣條件必然會使收獲速度加快。
由于大豆需求已經開始季節性轉移至南美供應,3月27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市場5月合約下跌3.50美分/蒲式耳,報收1436.50美分/蒲式耳,投資者在大豆連升三日以后進行獲利了結,雖然3月31日美國農業部兩份報告為舊作大豆帶來利多因素,使得價格開始反彈,但南美大豆上市高峰的來臨以及美豆新作種植面積增幅達6%的預期將令外盤上行空間受限。
全球大豆供應寬松將成為市場最大利空因素
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13/14年度大豆供需平衡數據來看,大豆的主要生產國和進口國期末庫存數據均較12/13年度有所調高,其中美國13/14年度期末庫存數據為409萬噸,較上一年度增長約6.36%,中國期末庫存數據為1370萬噸,較上一年度增長10.66%,而世界大豆的期末庫存數據則為7301萬噸,較上一年度增長有24.48%。從庫存數據上不難看出13/14年度的大豆處于供應寬松期,其中南美大豆豐產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當五月份南美大豆集中上市之時國內大豆市場必然受到南美廉價進口大豆的沖擊上行受阻。
據油世界報告稱,2014年4月到8月期間,也就是13/14年度的最后五個月,全球大豆出口量將出現下滑,且將比上年同期減少220萬噸。據中華糧網數據統計,2013/14年度的中國大豆進口量已經占全球大豆貿易總量的65%以上,全球大豆出口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國的需求下降。
國內受供求關系影響下游疲軟庫存難以消耗
目前中國進口大豆的港口庫存已達610多萬噸,隨著大豆到港量的增加,大豆港口庫存或繼續攀高,而國內養殖行業依然低迷,壓榨企業普遍虧損,多數都已停機,面對大量的進口大豆并不能及時消化,很多企業已達成共識,即減少大豆加工量,削減進口量,以避免供過于求。為了減少虧損,大豆進口商不得不將南美大豆轉賣給美國,據調查目前中國已轉賣8船巴西豆給美國工廠。目前油廠呈現雙向受壓,即在進口大豆壓港的情況下油粕的出貨也成問題。
雖然上周豆粕期現價格有所回暖,但主要是由外盤連日攀升高位影響,刺激庫存較低的飼料廠商進貨。但其終端需求并沒有改善,國內生豬價格自12月中旬以來連續下跌,養殖效益已進入深度虧損狀態,養殖戶補欄積極性整體低迷,飼料需求短期難以回暖。
綜上所述,大豆市場基本面依然利空,供大于求將是其最大的利空因素,由于大豆進口商多采取南美大豆轉運美國或推遲船期等方法來減少其到港量,后期到港壓力或有所減小,原料供應明顯過剩的情況可能有所改善,預計未來進口大豆價格依然呈弱勢,市場將繼續關注南美進口大豆集中到港壓力以及油廠轉運和延遲船期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