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大豆市場 » 正文

中國八成大豆進口 議價能力缺失

  作者: 來源: 日期:2014-06-23  

  在八成以上大豆進口、上半年出現部分大豆進口商違約風波的背景下,如何規范大豆進口成為近期業內討論的話題。(更多獨家財經新聞,請加微信號cbn-yicai)

  中國發展戰略研究會經濟戰略委員會委員何學彥博士日前在全國綠色農業安全食品基地發展研討會上表示,應該盡快規范大豆進口市場,提升大豆進口商資質,由政府部門和大型進口商牽頭成立協會,整合大豆進口需求,增加中國在大豆進口中的議價能力。

  定價權缺失下的無序進口

  今年3~4月,多家大豆進口商被曝因無法從銀行開立信用證,未能支付進口大豆款項,至少在50萬噸美國和巴西大豆合同上違約,違約金額達到3億美元左右。這不禁讓市場聯想到2004年的大豆“產業鏈”危機。

  2004年,美國農業部以天氣影響為由,對大豆月度供需報告作出重大調整,造成美國CBOT大豆價格暴漲。這促使中國大豆生產企業超量進口,并于2004年初在美國“搶購”了800多萬噸大豆。但從當年4月開始,國際大豆價格快速回落,跌幅近50%,國內大豆加工企業由贏利變為全行業虧損,無奈采取了違約行為。由于國內壓榨企業損失慘重,大量企業停產甚至倒閉,四大跨國糧商趁虛而入,造成中國大豆產業鏈外資占優的局面。

  目前,中國的大豆對外依存度已經在高位。去年我國進口大豆占整個市場大豆供應量的85%,在國內流通市場上,90%以上的大豆油原料均為進口大豆。

  目前,中國大豆進口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缺乏議價能力,二是大豆進口存在潛在金融風險。

  永安期貨研究報告認為,國內大豆進口除個別大型企業和外資、合資企業之外,大多數企業直接或間接通過國際糧商進口,僅2011年通過國際糧商的進口量占70%左右。在國內企業缺乏議價能力的情況下,造成進口數量越多、進口依存度越高、國際大豆價格對國內大豆價格影響力越強的局面。

  由于國內期貨公司尚未走出去,中國買家普遍通過在國際糧商在CBOT進行期貨頭寸點價,國際糧商可以輕易掌握中國買家的已點價頭寸和未點價頭寸情況,使海外資金有天然優勢進行逼倉。

  另一方面,與2004年不同,目前的大豆進口市場已經具備了融資屬性。

  有關專家認為,中國對大豆的實際需求在5000萬噸左右,而中國2013年進口6300萬噸大豆。有交易商估計,其中有1000萬噸左右是用做融資交易的。

  “融資豆”的操作模式是,企業利用信用證90天甚至180天的免息期賺取高額利息收入和人民幣升值匯兌收益。在利益引導下,大批貿易企業轉而進入到“豆融資”領域。

  2014年,由于美國大豆價格上漲,加上人民幣突然逆轉變為貶值,壓縮了“豆融資”的盈利空間,使得一些中小型進口商為了擺脫風險而寧可違約。

  應完善進口渠道

  由于國內大豆定價權旁落及金融風險凸顯,有期貨業內人士建議,企業應充分利用國內期貨市場進行全面風險管理,鎖定成本,提高競爭力,不要讓價格的漲跌影響正常經營,同時減少在國外市場上被國際基金”狩獵“的可能。

  更重要的是,應籌建與紐約、芝加哥和倫敦等交易中心競爭的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充分發揮中國國內巨大市場需求的戰略資源作用,逐步形成全球大宗農產品定價話語權。

  何學彥建議,當前首先需要提升中國國內大豆生產能力,減少對進口大豆的依存度,現階段我國農業補貼政策的構架,是要建立以保供給、促增收為目標,以支持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和重點區域為重點,以價格支持為基礎,以直接補貼為主體的農業補貼政策體系。

  而最理想的扶持政策,應該是一套從種植到加工,再從加工到流通的全產業鏈的“組合拳”。

  也有專家建言,中國要借鑒美國大豆協會的經驗,設立大豆產業發展基金,從產業政策、金融政策等各方面引導主產區大豆加工企業的聯合,構建以農戶為基礎,以合作社為紐帶,以加工企業為龍頭的現代大豆產業體系,增強產業的整體競爭能力。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