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主產區天氣良好打壓美豆主力合約于周二晚終于失守10美元關口,這是自2010年8月以來首次跌破此關鍵支撐。除基本面利空外,宏觀市場美元指數飆升至14個月高點并由此拖累原油、黃金等商品重挫也進一步拖累國內商品期價。周三國內豆油(5884, -116.00,-1.93%)主力合約跌至五年半新低,豆粕(2914, 7.00, 0.24%)主力逼近年初低點。
整體上看,美豆豐產預期不斷增強及國內基本面利多匱乏情況下,國內豆類價格震蕩區間將跟盤繼續下移。短期市場的重中之重聚焦于周四晚公布的美國農業部月度供需報告對于美豆畝產預測的調整。報告結果將指引國內外豆類市場進一步方向。整體上看,美豆產量創紀錄及全球大豆(4554, 22.00, 0.49%)供應格局繼續趨于寬松格局下,國內外豆類市場價格將積重難返。
雖然上周市場擔憂9月中旬會出現霜凍,但最新天氣預測顯示霜凍威脅減弱。多頭失去天氣炒作潛在利多的唯一救命草。生長良好引發各機構紛紛上調美豆畝產和產量預測。市場平均預測美豆畝產會上調至46.3蒲式耳/英畝,較美國農業部8月報告預測的創紀錄水平再提高0.9蒲式耳/英畝。在8月份美國農業部供需報告畝產預測相對保守情況下,市場預期本月報告會大幅上調畝產預測。目前來看,如周四晚美國農業部報告大幅上調美豆畝產,則美豆仍會有下跌空間。在對美豆產量創紀錄、庫存將創九年高點的預期背景下,投機基金繼續增持美豆空單。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報告顯示,投機基金已連續四周增持大豆凈空單。截至9月2日投機基金大豆期貨期權凈空單量達25,574手,為2006年以來最高水平。
繼7月份國內進口豆達到創紀錄的747萬噸后,最新海關數據顯示8月份進口豆數量為603萬噸,雖然環比減少19%,但1至8月份大豆進口總量仍達4771萬噸,同比增加16%。截至9月9日,國內主要港口進口大豆庫存量達680萬噸左右,仍居兩年多來高位。在近期進口豆集中到港情況下,國內去庫存化進程仍在緩慢進行。
雖然8月份以來國內生豬價格持續上漲,市場預期飼料需求將穩步增長,但目前國內生豬存欄量仍處于近四年低點,因此生豬價格上漲對粕類飼料需求實質提振效應遠低于市場預期。而供需嚴重失衡情況下,豆油的節日備貨需求低迷,季節性消費旺季難以啟動。供應方面,近期油廠開機率保持較高水平及美豆連續下挫刺激貿易商低價拋售量增加,國內粕油供應寬松,部分油廠出現脹庫憋停現象,現貨價格壓力繼續加大。市場關注9月和10月進口豆到港量是否會呈現季節性下降,一些人擔憂9月下旬至10月份國內會出現階段性供應緊張的局面。但從目前國內充足的進口大豆庫存來看,即使未來兩個月進口豆數量下滑也不會改變整體供應充足的市場格局。
整體上看,在國產非轉基因概念炒作支持下,未來國內大豆價格可能仍會背離于外盤豆價。但如果國際市場豆價繼續下跌,則成本因素也會影響國內豆價難以保持獨立漲勢。同時繼續關注今年大豆直補細則的出臺對市場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