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東北大豆面積減單產增,總產變化不大
我們調研了黑龍江大豆第一、二大產區黑河和齊齊哈爾以及內蒙古的主產區呼倫貝爾,這也是東北大豆分布最集中的地區。華北地區在安徽還有一部分大豆種植比較集中的地區,但因為還遠未成熟所以沒有進行采樣調研。其他地區因為分布過于分散稀少,缺乏調研意義而沒有進行調研。
今年5月份我們曾經來到黑龍江和內蒙古進行種植面積的調研,2014年大豆種植面積較2013年繼續大幅下滑,減幅預計在20%左右,主要是因為種植收益低于玉米,所以越來越多的農民將大豆地改種玉米。
2013年東北地區普遍遭遇澇災,所以去年大豆的單產基數非常低。但今年東北大豆長勢較好,較去年普遍出現了恢復性的增產,有的地區單產甚至創歷史記錄。總體而言,調研的大豆主產區單產較去年增產30%以上。所以,綜合考慮面積的減幅和單產的增幅,我們預計東北地區的大豆總產可能變化不大。
二、國內大豆產量分布情況
我們粗略估計,2013年大豆產量1250萬噸,今年國內大豆產量1150萬噸,東北600萬噸,關內550萬噸。黑龍江400萬噸(去年440萬噸),內蒙古120萬噸,吉林50萬噸,遼寧30萬噸。關內,安徽120萬噸,河南80萬噸,山東50萬噸,關內其他省份共300萬噸。
三、臨儲改直補后,大豆的供應同比增加
2014年1號文件明確指出,大豆作為將成為臨儲改直補的試點品種。由于這一政策改革公布的時間太晚,初期宣傳效果較差,所以對2014年5月份前后的大豆種植意向幾乎沒產生什么影響,也沒有改變大豆面積改種玉米的趨勢,所以我們看到2014年大豆種植面積較去年同比繼續大幅下降。
但在第一部分我們也分析了,面積下降單產上升,使得東北大豆總產變化不大。而13/14年度臨儲大豆333萬噸,今年不再臨儲,相當于今年供應較去年增加了333萬噸,這相當于東北產量的一半,全國產量的25%。
考慮到我國的食品豆加工行業并沒有得到充分發展(今年大豆拋儲成交率基本一直位于較低水平,可以驗證這一點),所以我們認為2014年新豆上市后,市場將面臨供需過剩的局面,大豆價格將出現大幅下跌,而部分國產非轉基因大豆可能會再次淪落為到油豆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