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過剩加劇
今年,國內大豆臨儲政策改為目標價格直補,國產大豆最大的收購主體消失,而今年東北大豆又獲得大豐收,供需過剩的矛盾非常突出。新豆上市初期,農民普遍持有惜售心理,使得大豆價格下跌速度緩慢。但是最近一段時間,資金壓力催促農民售糧還貸,而東北現貨企業和貿易商需求疲軟,且普遍看空后市,使得現貨價格下跌速度加快,但是大豆1501合約價格仍然保持堅挺,持倉量和成交量仍然火爆。筆者認為,在供需顯著過剩的背景下,1501合約空頭將笑到最后。
根據9月調研,東北大豆面積減單產增
粗略估計,2013年大豆產量1250萬噸,今年國內大豆產量1150萬噸,東北600萬噸,關內550萬噸。黑龍江400萬噸、內蒙古120萬噸、吉林50萬噸、遼寧30萬噸。關內,安徽120萬噸、河南80萬噸、山東50萬噸,關內其他省份共300萬噸。
今年我們在黑龍江和內蒙古大豆主產區進行了2次調研,分別為面積和單產調研。黑龍江和內蒙古地區,2014年大豆種植面積較2013年繼續大幅下滑,減幅預計在20%,主要是因為種植收益低于玉米,所以越來越多的農民將大豆地改種玉米。
2013年東北地區普遍遭遇澇災,所以去年大豆單產基數非常低。但今年東北大豆長勢較好,較去年普遍出現了恢復性增產,有的地區單產甚至創歷史紀錄。9月在大豆收割前夕,我們調研了黑龍江大豆第一、第二大產區黑河和齊齊哈爾以及內蒙古的主產區呼倫貝爾,這也是東北大豆分布最集中的地區,大豆單產同比增幅能達到30%—40%。包括10—11月不定期的農戶電話訪問,也發現大豆單產幾乎都獲得了非常好的收成。
所以,綜合考慮面積減幅和單產增幅,預計東北地區大豆總產變化或不大。
臨儲改直補后,大豆供應同比增加
2014年1號文件明確指出,大豆將成為臨儲改直補的試點品種。由于這一政策改革公布的時間太晚,初期宣傳效果較差,所以對2014年5月前后的大豆種植意向幾乎沒什么影響,所以我們看到2014年大豆種植面積較去年同比繼續大幅下降。
考慮到我國食品豆加工行業并沒有得到充分發展,所以我們認為2014年新豆上市后,市場將面臨供需過剩的局面,大豆價格將出現大幅下跌。
臨近年底資金壓力催促農戶加快售糧
1501合約前期上漲的原因是,1501合約對現貨價格升水,按照之前的現貨價格核算,大豆的倉單成本在4700元/噸以上,促使多頭主動加倉,帶來一波上漲行情。
雖然供需基本面利空,但是新豆收割初期,農民普遍持惜售心理,現貨市場成交并不活躍,下跌速度十分緩慢。這使得空頭雖然清楚極度利空的供需基本面,但當時無法以比較便宜的價格收購到足量的現貨注冊倉單,所以價格一路上漲,空頭也只能被動加倉。
但隨著春節臨近,農戶的資金壓力逐漸顯現,因為今年國產大豆實行臨儲改直補政策,臨儲缺位之后,東北現貨企業和貿易商收購能力極為有限,而且均看空后市,所以豆一現貨下跌速度逐步加快。
現貨價格下跌,將給多頭帶來壓力
按照目前的現貨價格計算,豆一的倉單成本已經接近1501合約的價格,如果豆一現貨價格延續目前的回落態勢,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出現期現套利利潤,吸引市場參與者買現貨注冊倉單然后拋空到盤面上。
今年國產大豆供需基本面極度寬松,現貨價格也將處于長期的熊市當中,1501合約多頭接貨將很難在現貨市場上順價銷售,如果轉拋到5月上,5月現在對1月貼水200以上,而且在3月底需要將倉單注銷掉,會產生額外的成本和重新注冊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