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大豆市場 » 正文

糧倉黑龍江失語:“大豆之鄉”農民不種豆

  作者: 來源: 日期:2015-01-19  

  整個冬天,劉金濤忙得腳轉筋:討債和還債。

  他是黑龍江省海倫市的一個建筑包工頭,臨近年關,還有六十萬的工程款沒有討要回來,而身后的工人追得越來越緊,幾無容身之地。讓他陷入困境的,是華龍集團糧食加工項目:一個大豆油脂深加工生產線。

  1月13日,劉金濤開車帶著記者,查看了這個位于海倫市郊的重點工程:在一片開闊的地塊上,這個加工廠只是建起了一棟附屬的建筑,便已經停了下來,至今已有兩年。而整個海倫市,像華龍項目一樣,陷入停工和停產的大豆加工廠比比皆是。和劉金濤一樣的工程承包商們,成群聚集在勞動局等政府部門,等待政府出手相助,要回工程款。

  形勢是如此嚴峻,第二天,劉金濤的車就被討債人開走了。劉金濤至今想不清楚,自己參加建設的這個大豆深加工項目,綏化市市委書記都曾經來視察過,勉勵他們要保質保量按期完工,怎么轉眼間項目就擱淺了,這個項目投資人也陷入了困境,四處找錢償還貸款和欠款。

  不過,他知道的是,整個海倫似乎都不景氣,因為海倫大豆價格倒掛,虧損嚴重,各行各業都承受著壓力。

  國際沖擊波

  海倫是黑龍江的糧食大市,盛產大豆,海倫大豆曾經享譽全國。整個海倫市的各行各業,都與大豆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劉金濤的堂弟劉金龍,連續種植超過20年,這些年,劉金龍家流轉了周邊300多畝地,成立了專業的大豆合作社,是海倫周邊的大豆種植大戶。

  但從2005年之后,種植大豆的效益,就進入了不穩定的周期,效益逐年遞減,這兩年,更是陷入了全面虧損的境地。劉金龍簡單算了下賬:2013年,種植大豆已經出現了虧損,每畝地虧損約100元。

  可2014年大豆行情仍然低迷。原來每斤2.4元的大豆,只能賣到2.1元,每畝地虧損140元左右。這還得益于他擁有全套的農業機械,有規模效益。周邊的小農戶,這兩年早已棄種大豆了,更普遍的現象是,越來越多的農戶,選擇將土地流轉出去,到省外去打工。

  海倫大豆為什么不行了?32歲的劉金龍并不茫然,他認為,進口每斤要比黑龍江的大豆便宜3角錢左右,這怎么能競爭得過人家?

  大豆之鄉的農民不愿意再種大豆,這種趨勢,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幾年前就注意到了。非但如此,以國產大豆為原料的整個大豆產業鏈,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局。

  根據協會的統計,黑龍江省日加工200噸的油脂加工廠有88個,年加工能力達到1450萬噸,但近年來實際利用率僅為10%左右,產業已經嚴重萎縮。而作為主產區的黑龍江省,省內超過一半的豆油、豆粕消費,來自省外進口轉基因大豆,黑龍江省既是中國大豆主產區,同時又在向進口大豆銷區轉變。

  王小語甚至悲觀地認為:這種局面再不改變,過不了幾年,黑龍江的大豆產業就不復存在了。而以大豆為鑒,黑龍江的玉米和大米產業也有憂慮。

  在黑龍江省政府科技經濟顧問委員會主任陳永昌看來,這些年,黑龍江的糧食,不止是大豆,包括玉米和大米,都遭遇了進口糧食的沖擊。而且,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之下,進口糧食越來越贏得了市場。去年,中國進口了8834萬噸糧食,相當于黑龍江一省的糧食產量,傳統的黑龍江北大倉,甚至是東北糧倉,正在與進口糧食正面交鋒。

  但這種不利的局面卻短期內難以改變。陳永昌說,這些年來,黑龍江一直強烈呼吁對大豆等糧食提高進口關稅,以保護本國的產業,但這些呼吁,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交易體系:失去的十年

  大豆產業從種植到加工的蕭條,代表著黑龍江乃至整個東北地區糧食加工產業的現狀。

  2003年,王小語還是黑龍江糧油集團的管理人員。大連大宗商品交易所設立,針對水稻品種要不要進入期貨市場,王小語曾經陪同證監會和大連商品交易所的官員,在黑龍江各地調研和考察。

  當時,黑龍江作為大豆、大米的主產區和重要產區,在期貨市場已經慢了一步,沿海很多糧食加工企業,都設立了期貨交割庫。而糧食期貨市場,對大宗農產品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但那次調研并沒有絲毫進展,在黑龍江設立期貨市場、哪怕是設立期貨市場交割庫,也沒有了下文。

  2013年,已經在大豆協會工作的王小語偶然看到一則新聞:鄭州大宗商品交易所到黑龍江考察調研,而調研的內容,與十年前如出一轍:調研是否設立水稻交易品種,要不要設立大豆、大米等期貨交割庫。對此,王小語只有悲涼。

  可以這樣說,作為產糧大省和商品糧調出大省,黑龍江本該早就建立的糧食交易體系,在原地徘徊了十年。但王小語很難說清個中的緣由是什么。這十年來,黑龍江政策研究層面的人士,其實也沒少就此呼吁,但在整個國家的宏觀決策體系中,這樣的聲音仍舊是微弱的。

  王小語認為,如果期貨市場在2003年就建立起來,糧食生產抵御風險的能力大大加強。在美國,多數農場通過合作社進入期貨市場,另外不到10%的農民自行進入期貨市場,部分農民還要通過期權鎖定利潤。期貨市場不但有發現價格和定價功能,還能夠有效服務實體產業。比如,農戶能夠在期貨高價時賣出獲利,加工廠可以在低價區間完成全年大豆采購,并在高價時把產品賣出獲利。這樣,不論是農戶還是加工企業,都不用對賭大豆的漲跌,例如,近期國內豆粕價格連續上漲,沿海的加工企業因為有交割庫的便利條件,可以把期貨市場做為客戶,賣出全年生產的豆粕實現利潤,而黑龍江省的油廠因為擔心市場變化,只能隨進貨隨加工,一旦市場發生變化,只好被動承受市場變化的沖擊。

  但黑龍江落后的何止糧食期貨市場,陳永昌說,這么多年來,黑龍江各類專業批發市場建設也嚴重滯后,沒有市場交易平臺,就沒有參與權和話語權,有好東西賣不上好價錢。黑龍江生產的玉米和大米,成批成批地運出去了,卻沒有成規模的交易。大家都知道東北黑木耳好,但南方人采購大宗黑木耳,卻不來黑龍江,要去山東東營。

  僅僅單向輸出,沒有交易節點和物流集散,糧食產業對地區經濟的貢獻率很低。王小語說,以哈爾濱為例,這里曾經號稱東方小巴黎,各國的銀行和商行云集與此,那時的哈爾濱,是一個各種資本和交易匯集之地。而現在,哈爾濱早已失去了這個功能。

  體制之弊

  在中國經濟整體放緩、進入新常態的周期之時,黑龍江的經濟增速,成為最明顯的淪陷區。2014年前三季度,黑龍江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長5.2%,屬于倒數第一。而這一年年初,黑龍江省為此定的目標是8.5%。

  煤炭和石油,兩大能源工業占據了黑龍江GDP總量近60%。2014年,石油和煤炭量價齊跌,是黑龍江經濟減速的主因,陳永昌說,在這種形勢下,黑龍江2015年的經濟發展計劃,也正在調減,預計會確定在6%。

  將困境全部歸結于國際市場的沖擊,或許并不客觀。陳永昌分析,這些年黑龍江省政府層面也深刻認識到了發展糧食加工業、延伸產業鏈的重要性,但為什么發展得仍不理想呢?原因是多重的。黑龍江歷史上受前蘇聯的經濟模式影響較重,計劃經濟建立得最早,離開得也最晚,至今還有舊胎記。對于統一的全國大市場來說,黑龍江的產業結構單一,提供的都是初級產品,這種產品結構風險很高,只要產品賣不掉,就會造成經濟下滑。

  而另一方面,黑龍江國企數量多,非公經濟比重小,是計劃經濟留下的結構性弊端。而在國企的數量中,央企又占據了其中的60%。面對央企,地方政府常常有回天乏力的感覺。因為在舊的經濟格局中,央企處于絕對的壟斷地位,對市場和價格都有絕對的影響力,對地方的反哺作用很小。這同時也造成了本地民營企業發展空間小,競爭力不足。

  而這種結構性的矛盾,也深刻影響了人們的思想觀念。過去數十年,當各省市的人跑北京爭取政策和資金的時候,黑龍江省往往只是被動的等待,從政府層面到企業層面,普遍缺乏競爭的意識。

  很多企業還停留在計劃經濟的思維模式里,只知道抓生產,做好產品,不重視市場開發,缺乏品牌戰略,全國都知道黑龍江的大米好,但大米真正叫得響的品牌卻很少。各家企業生產的都是“大路貨”,不同企業之間還惡性競爭,到處造假,一度影響了綠色食品的形象。

  種糧大戶劉金龍似乎意識到了這個短板。和父母不同,劉金龍今年32歲,常常上網關注國際市場的大豆行情。如今,像他這樣愿意種糧的年輕人,在村里很難見到了。對農產品生產,劉金龍意識到,如今雖然成立了大豆合作社,但仍然沒有自己的品牌,沒建立起自己的銷售渠道,即便是前兩年,大豆銷售的利潤,也大部分被糧販子賺走了。

  2014年起,黑龍江省啟動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價格水平為每噸4800元,即每市斤2.40元,如果大豆銷售價格低于這個保護價,國家將補足這個差價,保護農民的積極性,不過,目前這樣的政策,還沒有落實到劉金龍頭上,劉金龍對此很期待。

  王小語也很期待,如果政策落實得好,黑龍江大豆還有救。但如何將大豆產業鏈發展好,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仍是黑龍江需要面對的難題。

  陳永昌則認為,在大豆產業上,不止是補貼,同時也應該提高關稅,限制國外大豆的進口,保護國內市場。而對于整個糧食市場,黑龍江要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市場,擴大網絡市場交易量,開拓銷售渠道。而在資本市場上,應該引進戰略投資者,通過資本運營做大規模,做出品牌,才可能改變低端生產、小打小鬧的格局,讓黑龍江這個糧倉真正強大起來。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