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東北豆農已經陸續收到當地政府撥付的目標價格補貼資金。
不過,也有個別地區農戶仍沒有領到補貼。但在他們看來,補貼的下發或許也只是時間問題。
多位農戶表示,即便上加上所領取的補貼,大豆種植的效益也難以超過玉米。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市場上紛傳對玉米價格不利的政策消息。因此,未來種植玉米還是大豆,成為一個令農戶苦惱的問題。
數據的矛盾“我已經收到補貼款了。”黑龍江伊春的一戶豆農表示,自己只種了三坰大豆,剩下的大部分地塊兒,自己都種植了玉米。
5月,黑龍江等省相關部門公布了目標價格補貼的消息。其中,黑龍江全省2014年大豆目標價格補貼標準為每畝60.50元,吉林省的標準為每畝54.05元。黑龍江省政府明確,所有補貼資金將在5月25日前最晚于5月30日前發放到大豆實際種植者。
與上述伊春農戶一樣,大多數農戶反映,目標價格補貼已經打入本人的直補存折或銀行卡。然而,截至7月30日,仍有部分農戶表示,自己并未收到補貼資金。
五大連池地區的一位農戶表示,聽說當地的補貼就快要下發,但目前仍未收到消息,不知補貼究竟具體何時到位。
如此計算,與黑龍江省規定的到賬截止日期5月30日相比,該農戶收到補貼資金的日期,最少會延遲兩個月之久。
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也確認,確實有個別農戶仍未拿到目標價格補貼。
“絕大多數的農戶已經拿到補貼,極個別縣市的補貼面積缺口大,因此,仍在核實發放中。”王小語說。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補貼發放的不及時,和各級對于當地大豆種植面積的分歧,存在較大關系。
在王小語看來,黑龍江省的大豆種植面積應該在4700萬畝左右。
黑龍江省政府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省的大豆種植面積已經小于4000萬畝,僅3105萬畝。
有從業者認為,在東北地區,毀林開荒的現象一直存在,3105萬畝的面積明顯太少,而4700萬畝明顯偏高,4000萬畝多一點,更為靠譜。
在王小語看來,國家與黑龍江省的數據檢測始終存有差距,正因為國家沒有按照實際的4700萬畝進行補貼,導致個別地區的補貼資金無法及時發放。
據介紹,此前,東北地區多數縣市,已經對大豆面積進行了三次核查,極個別地區的核查次數甚至更多。“實際面積多,國家統計面積少。因此,總體的補貼就被攤薄。”王小語說。
農戶的惆悵訥河地區的一位農戶表示,自己所在的小隊,有兩戶人家。據這兩戶人家在和他交流的時候說,其他農民都已領到補貼的時候,卻仍然沒有領取,也不知道是何原因。
“村里給的說法是,沒有能統計上,只好明年再進行統計。”該農戶說。
由于這兩戶人家認為自己應該得到補貼,因此,關于村里干部貪污的傳說,就此傳開。
對于那些已經拿到補貼的農戶來說,即使補貼發放及時,由于大豆種植效益太低,仍然不會考慮擴種大豆。
“去年的大豆產量算很不錯的,一晌地3.5噸左右,往年的產量也就在2.5噸左右。”上述伊春農戶說。
上述五大連池的農戶介紹說,自己種植的10晌大豆,按照每斤2.05元的價格銷售了出去。
哈爾濱地區的一位農戶表示,自己120畝地的大豆,共拿到7000多元的補貼資金。綜合計算下來,每畝大豆的收益僅為50元,與種植玉米平均超過200元/畝的收益,相差甚多。
不過,與克山農場一位豆農的遭遇相比,上述多位農戶的運氣并不算最糟。
據了解,由于受天氣影響,作為克山農場唯一種植大豆的農戶,所種大豆遭受減產,平均畝產僅為170~180斤/畝,在以1.85元/斤售出,并將直補、保險、目標價格補貼等資金拿到手后,他的大豆種植仍出現了小幅虧損。
分析師表示,這段時間以來,東北地區的大豆價格穩中有漲,比如黑龍江克東地區,7月29日同比略漲0.02元/斤,凈糧收購價格在2.07~2.08元/斤,普通塔豆裝車價在2.13~2.15元/斤。
即便如此,大豆種植戶實際收益小的現狀,難以改變。
“現在,誰會沒事兒想著去種豆子啊?”哈爾濱地區一位農戶惆悵地說。
種大豆還是玉米“種了這么長時間地,這兩年卻不知道怎么種地啦。”在采訪過程中,多位農戶都向糧油市場報記者感嘆,不知未來種植什么糧食品種。
“我們這里種植大豆的人還是不多,我也準備再觀望一年看看。”訥河地區的一位農戶表示。
上述克山農場的農戶表示,目前,市場上流傳出許多傳言,比如玉米臨儲政策退出,玉米臨儲拍賣價降低,對于玉米價格來說,都形成利空。大豆種植又顯然無利可圖,因此,未來種植什么品種,成為一個難以解答的問題。
“今年,我們周邊的雜糧面積增加較多。”上述克山農場的農戶表示,雖然明白國內對雜糧的需求在逐步上升,然而,雜糧市場波動較大,難以掌握。“一旦雜糧供給過大,造成滯銷,或許連來年種地的資金都沒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