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黑龍江陰到多云天氣部分地區有降雨過程。在大豆市場行情方面,據調查監測哈爾濱地區賓縣大豆收購價格2.14元-2.15元/斤,呼蘭縣大豆收購價格2.12元-2.13元/斤,巴彥縣大豆收購價格2.11元-2.12元/斤。齊齊哈爾地區克東大豆收購價格2.11元-2.13元/斤,克山大豆收購價格2.10元-2.11元/斤,拜泉大豆收購價格2.10元-2.12元/斤,訥河大豆收購價格2.08元-2.09元/斤,依安大豆收購價格2.09元-2.10元/斤。綏化地區海倫大豆收購價格2.13元-2.14元/斤,明水大豆收購價格2.08元-2.10元/斤,綏棱大豆收購價格2.09元-2.11元/斤。黑河地區璦琿大豆收購價格2.08元-2.09元/斤,北安大豆收購價格2.10元-2.11元/斤,嫩江大豆收購價格2.08元-2.09元/斤。五大連池大豆收購價格2.07元-2.09元/斤。佳木斯地區樺南大豆收購價格2.11元-2.12元/斤,富錦地區大豆收購價格2.09元-2.10元/斤,比較前期價格變化不大。
綜述黑龍江大豆市場行情及購銷走勢變化,一是目前豆農手中大豆已經不多上市購銷量很少,多數地區大豆市場有價無市局面依然沒有改變。二是豆粕走貨緩慢,價格低迷不振,油廠經營虧損,大豆收購基本處于停滯狀態。立秋后黑龍江大豆進入成熟季節,大豆生產購銷體制怎樣繼續完善依然備受關注。
近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程國強在“2015年中國農村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目前農民、相關機構對托市收購的路徑依賴嚴重。政府舉棋不定的原因在于,“如果不托市價格可能會跌到非常低的情況,怎么辦?但是如果托市,庫里的東西怎么辦?庫存的壓力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個時期。2014年棉花、大豆試點的目標價格,執行中操作成本高,也使政府在是否讓臨儲退出、用目標價格替代上難以決斷。目標價格制度,即政府不再直接入市收購,而是將目標價格和實際市場價格之間的差價補貼給農民。不過,實際操作以后確實比較難,包括農戶的面積怎么定?如何規避道德風險?價格下滑以后怎么辦?預算約束等等,很多問題。目前試點一年,我們也在做評估,我估計結果不會很好。因此,我們覺得應該從操作層面、完善層面探清思路。為此,程國強拋出了目標價格制度的“升級版”。這個升級版的核心就是由目前補特定農產品,即針對某個具體農產品的補貼,改為非特定產品,即對所有品種。不管生產者在地上種什么,單位面積所獲得的補貼都是一樣的。
“升級版”不再以價格為補貼的觸發水平,只是針對面積進行補貼,單位面積補貼以補償一定比例的種植平均物化成本為測算基準。補貼只針對法定承包地,補給實際種植者,并可以和現有的直接補貼相銜接。他認為,改為非特定產品補貼至少有兩個好處。一即可以規避中國承諾的WTO“黃箱補貼”微量允許上限。中國加入WTO時承諾,價格支持、與農產品現期產量、面積等掛鉤的直接補貼等對貿易有較大扭曲作用的“黃箱補貼”不得超過產值的8.5%。這既要求根據農業總產值計算不能超過8.5%,也要求單個品種的補貼不能超過該品種產值的8.5%。中國不少農產品,“黃箱補貼”已經沒有提升空間,“稍微有增量就會突破天花板”,但從總產值算,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第二,不扭曲市場。農民可以根據市場決定種什么,有助于優化糧油品種結構。不過,政策可以約定一個補貼范圍,比如糧食,不能是蔬菜水果這些產品。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也在論壇上主張,用土地補貼取代現有的農業補貼。不過,他并不主張限定補貼品種范圍。實行土地補貼,可以更科學合理地調整農產品貿易結構。中國的土地面積緊缺,合理的農產品貿易結構是進口土地密集型產品,也就是畝產水平低的產品,例如大豆、油菜籽、棉花等。進口這些產品,可以節省出更多的耕地,去生產其他高畝產或高附加值的產品,例如玉米、蔬菜和水果等,以減少這些產品的進口或者增加這些產品的出口。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主張,首先要厘定合理的糧食生產目標和儲備率,“過度生產與超額儲備,耗費大量公共資源。這是一種新的不安全。
增量補貼應該用于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調整農產品結構、農民技術培訓、支持農業走出去等。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既然現在補貼制度改革先立后破、中央統一設計很難,可以考慮不必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給地方更多空間,讓地方去探索。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季焜則強調,決策層不應總想著用一個政策去解決所有問題,“農民收入問題、糧食安全、市場供給等都要解決,這不現實。最好是一個政策就解決一個問題,其他問題再找別的政策。解決中國“三農”問題不應倚賴補貼。“制度創新不要錢,技術進步花的錢很少,還有市場改革。過去中國取得成功就是靠這三大法寶,“過去是這樣,現在還是要這樣,未來也應該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