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以來,美豆季末庫存報告、10月供需報告等接連公布,受報告整體喜憂參半影響,美豆期價在860—900美分/蒲式耳區間窄幅振蕩。同時國內豆粕跟隨美豆振蕩,但豆油協同棕櫚油一起獨立上行,成為過去兩周農產品板塊的焦點。縱觀后市,美豆中期仍有再次下探的可能,豆粕受制于美豆及自身基本面上下兩難,油脂基本面則相對清晰,有望延續強勢。
美豆短期風險暫時緩解,中長期風險未釋放
美國農業部10月供需報告下調新作面積,使得新季美豆產量、期末庫存數據得以下調,并且低于市場預期。整體來看,報告中性偏多,美豆短期風險得以緩解,外盤豆價暫獲支撐。但是中長期來看,美豆仍有較多風險并未完全消除或釋放,外盤豆價恐難言見底。
首先,雖然10月供需報告中新季美豆產量數據低于預期,但仍是紀錄第二高水平,新季美豆供給壓力明顯。同時在天氣的配合下,美豆收割進度加快以及優良率的不斷回升,很可能在10月供需報告公布之后繼續對市場施壓。
其次,10月供需報告公布之后,美豆供給炒作或塵埃落定,市場關注焦點將轉向美豆需求的變化,尤其是中國進口商的采購節奏。另外,由于南美競爭力的增強,美國農業部連續調降新年度美豆出口數據,新季美豆銷售壓力尤為沉重,新季美豆銷售進度過慢是目前壓制美豆價格的主因之一。同時隨著美國新豆大量上市,中國大豆采購將季節性地轉向美國,但今年大豆采購的時間點很可能會后移。因此,在美豆出口數據未能轉好之前,美豆價格將承壓,甚至很可能通過下調價格來刺激海外市場的恢復。
最后,巴西雷亞爾持續大幅貶值,其豆類產品競爭力大增。同時阿根廷政府即將換屆選舉,很可能決定高達3000萬噸陳豆庫存的去向,一旦陳豆蜂擁而出,美豆很可能會遭遇“黑天鵝事件”。
整體看來,美豆期價短期暫獲支撐,但仍未有清晰的上行驅動出現。而鑒于中長期仍有較多的風險因素并未消除或釋放,美豆后期仍有下跌的可能。不過筆者認為,若后期真有潛在風險釋放給美豆帶來較大的下跌幅度,同時則很可能刺激農戶惜售以及海外市場銷售的恢復,屆時構筑短期底部的概率較大,可以嘗試多單介入。
豆粕現貨短期暫無壓力,但是庫存面臨重建
供給方面,中秋、國慶雙節期間油廠開機率短期下滑,加上國慶節后終端的補庫配合,使得豆粕現貨庫存明顯下降,短期油廠暫無出貨壓力,挺價意愿較強。但是節后隨著油廠開機率的回升,以及終端需求的階段性回落,豆粕庫存很可能再度回升。另據天下糧倉最新預估,10月大豆到港量為602萬噸,低于此前預估的620萬噸,但仍高于往年同期水平。同時隨著部分船期推遲到11月,11月大豆到港量將再次突破700萬噸,所以10月過后供給壓力將開始顯現。
需求方面,往年10月過后水產飼料消費將大幅下降,今年本就低迷的水產養殖加上前期臺風的影響,降幅可能更大,所以蛋白粕需求出現階段性低迷。預計10月過后,豆粕庫存可能再次重建,屆時將使得現貨價格承壓。
油脂的基本面更勝一籌,油強粕弱格局重現
觀察近期盤面走勢,油粕比價已經出現企穩上行跡象,從目前兩者的相對基本面而言,預計四季度油強粕弱格局將持續。首先,庫存方面,無論是大豆主產國還是我國,豆油庫存都較低,而豆粕庫存相對充裕,并且我國豆油庫存在四季度將維持去庫存態勢。
其次,從宏觀角度而言,隨著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弱化,美元指數走弱及原油走強,將為整個油脂板塊反彈提供助力。同時臨近年底,國內經濟形勢持續不佳引發市場對國家為完成GDP目標而出臺大力度刺激政策的期待,作為農產品中金融屬性最強的品種,油脂更易反彈。
最后,一般10月或者11月開始,東南亞棕櫚油將進入季節性減產周期,厄爾尼諾現象繼續給印尼等部分地區帶去干旱天氣,使得后期棕櫚油減產幅度可能擴大。因此,關聯品種棕櫚油中期也存在走強預期,若能兌現,將輔助豆油繼續反彈。
綜上所述,目前外盤美豆短期風險緩解,但中期仍有不少隱憂,預計上方空間有限,反而遇風險釋放,美豆期價仍可能再次下跌。國內豆粕自身基本面短期抗跌,不具備演繹獨立行情的基礎,將跟隨美豆上下兩難。而豆油基本面明顯好于豆粕,并且優勢預計得以繼續維持。因此,四季度油強粕弱格局很可能是主基調,由此買油拋粕的套利機會或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