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由大商所與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共同主辦的"第十屆國際油脂油料大會"在廣州隆重召開。今年以來,國內外油脂油料價格不斷走低,尤其是豆油、棕櫚油價格已接近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水平。油脂油料價格"熊"途漫漫,后市如何演繹成為市場人士關注的焦點。在此背景下,第十屆國際油脂油料大會將針對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交流,分析全球供需形勢,關注重點熱點問題,為行業企業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
在本次大會期間,多為專家就"油脂油料市場發展展望"展開了激烈討論,嘉吉投資(中國)有限公司壓榨及油脂業務交易總經理周密表示,大豆進口大增,是按照一定時間排序導致的結果。首先7、8月進口量較高,但是9月裝船數量下行,巴西出現問題,豆粕供應會產生緊張,所以利潤回到一個不錯的水平。這讓很多企業有足夠動力去加工,所以看到有很多大豆的成交。10月份之后,因為巴西大豆出口競爭,美國大豆出口需求受到抑制,大豆貼水拉低了采購成本。所以看到先是利潤好,然后是絕對價格低,兩種因素加在一起導致10月、11月的裝船量比較大。
中國糧油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油脂部副總經理昌木平表示,研究表明不會出來脹庫,一個是到貨會分開,像10月份的船期不是11月都到,第二從季節看,現在是第四季度到明年的一月份,這段時間是養殖的高峰,我們測算了一下這幾個月平均每個月要壓榨6800-7000萬噸大豆,基本上處在這一年中的最高時期。至于春節以后是淡季,我們可能12月以后整個行業的采購往下降了,這樣春節前后到貨量開始下降。最近美國出口的升貼水價格一直降低,反映了同行采購美國大豆的步伐明顯的減緩,為以后減庫存打下了伏筆。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市場信息處處長曹智表示,玉米有一個上游產品跟蛋白粕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玉米的價格變化跟蛋白粕相關度是很高的,未來判斷是覺得國產的DDGS可能對蛋白粕或者豆粕等其他的粕類有相關的替換關系,因為國家有一些政策上的變動,對東北一些地區的玉米深加工企業采取扶持的政策,這樣的話,導致玉米在東北地區深加工的開工率獲得大幅度的提高,這樣產量就增加。國內DDGS是1200-1300左右,如果按照每一個蛋白的比值算,國產DDGS的價格在40-50,豆粕的價值是接近60,所以從飼料廠控制成本角度來說,更愿意用低價的DDGS替換其他的蛋白,所以,評估表上一定要把未來國產DDGS替換豆粕的數量有大幅度的提升,所以明年的蛋白粕的需求量會產生相應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