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份可以說是國內豆粕的悲痛歷史,近期國內期貨上在半個月內一路下跌400多點,創歷史新低,跌至2358點。有些人說是部分機構萬手空單資金的炒作導致國內連盤豆粕的暴跌;也有部分人說是豆粕供需平衡以及港口巨量大豆利空后市等原因,使得自身基本面利空所導致的暴跌。今天筆者就帶大家探索一下豆粕的下跌之路。
一、豆粕供應過剩,市場承壓
美國USDA最新公布的大豆供需報告顯示,2015/2016年度美豆單產預估為48.3蒲式耳/英畝,高于10月預估的47.2蒲式耳/英畝;大豆種植面積預估為8320萬英畝,收割面積預估為8240萬英畝,并未有減少;美豆年末庫存預估為4.65億蒲式耳(約1265萬噸),高于10月預估的4.25億蒲式耳;期末庫存消費比為12.45%,屬于極度豐產的結果。由于美豆增產已無懸念,再加上我國10月進口大豆553萬噸,1-10月大豆進口總量6519萬噸,同比增加14.7%。而根據統計,我國11-12月仍將進口1200萬-1300萬噸大豆,進口大豆到港增加開機率提高,自然會使國內豆粕產量增加,國內豆粕市場壓力倍增。
二、養殖業萎靡不振,需求疲軟
從下游需求來看,養殖業依舊不景氣,飼料需求不見起色。雖然前期我國豬肉價格持續飆升,帶動養殖戶補欄生豬的積極性,但是當前的生豬存欄量和能繁母豬存欄量仍位于歷史低位。根據我國農業部公布的10月生豬存欄信息,全國生豬存欄量為38963萬頭,雖環比增加0.6%,但同比減少11.80%;能繁母豬存欄量為3852萬頭,同比減少15.40%,環比減少0.2%。反映養殖市場景氣程度的兩大指標均處于歷史低位水平,意味著生豬養殖市場對飼料和飼料原料的消耗進度有所放緩。
由于需求不佳,飼料企業在原料采購方面保持謹慎態度,實施隨用隨采策略,并且采購之后積極利用期貨盤面進行賣出套保,防止豆粕價格進一步下跌,這說明市場整體心態依舊悲觀。
三、機構萬手空單,具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11月初查看國內連盤豆粕龍虎標可以發現部分機構增加大量空單,尤其是永安期貨等做空機構的連續進行萬手空單操作,市場恐慌心理加劇,豆粕期貨價格更是連續突破2450和2385等重要的支撐點,使得部分現貨貿易商繼續看空,謹慎備貨。前期挺價的大型油廠看到支撐點的連續破位,也在不斷做空期貨,現貨不在挺價,也是大幅下調。形成豆粕現貨市場呈現價格越低貿易商越是謹慎備貨的惡性循環。
綜上所述:可以說豆粕的基本面現階段較為疲軟,再加上期貨上的萬手空單是本次豆粕連續探底的元兇。現階段連盤豆粕下行空間已經打開,短期內還具有一定的下行空間。另外,據了解國內部分油廠12-1月份豆粕基差成交較好,油廠或將具有一定的挺價空間。以及美元加息依舊存在不確定因素,若加息失敗利好全球大宗商品期貨,國內豆粕也將有所提振。后期持續關注相關機構的空單持倉量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