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沿淮地區一場強降雪阻斷了各區域大豆收購,各集散地報價也基本持平,雖然收購無量,受市場轉向采購所致,各地貨源流出甚少,持續追高已經明顯松動,且在有價無市影響下,將出現高收低賣局面。實質上,產區前階段的追漲已經含有大量的“泡沫”,“收到了”某價和倉中的均價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沿淮豆虛漲進口豆尾隨
沿淮產區本輪漲價雖出現人為的虛抬,但從本質而言,按國內大豆的生產成本,現行價格依然偏低,用轉基因大豆作對照是一種不科學、不嚴謹的誤區。進口轉基因大豆是影響國內豆制品品味和加工總量的第一“殺手”。
調查顯示,當沿淮、湖北及蘇北產區行情受進口豆沖擊跌至3800元/噸時,市場明顯放棄進口豆使用,國產大豆優勢顯現,各港口銷量下降。部分省市監管部門前階段曾對大的豆制品加工企業進行轉基因大豆加工檢查,但各地作坊的加工總量占國內消費總量的70%以上。
受此影響,江蘇南京、常州,江西南昌,安徽合肥,河南鄭州及四川、貴州等地市場已陸續流入進口大豆銷售。按上周港口分銷綜合價3100元/噸計算,經篩選加工后流入市場的成本多在3600元/噸左右,這其中含有參與者的豐厚利潤,與沿淮豆流入上述區域的價格相比,存在1000~1300元/噸的價差。
“泡沫”待擠水調整正當時
由于市場經營商的庫存已經高于去年同期,產區的“泡沫”式價格,在市場轉向和冷淡采購的影響下,產區的庫存總量得不到消耗,價格從本周起均會調整。
本周,河南漯河、安徽太和已經開始出現下調收購價和車板價松動跡象。河南漯河收購價已由上周的4460元/噸下調到4400元/噸,店面車板價由4560元/噸回歸到4500元/噸。本周收購價有跌至4360元/噸的可能。
安徽太和已經出現4380元/噸的店面車板價,而收購價也開始下跌至4300元/噸。值得說明的是,該區域部分集散地在前階段有不少商戶出現“倒購”和篩選時減少程序的現象較多,但此行情的出現更會讓市場加重觀望情緒。
安徽和河南其他區域本周起均會出現下調現象,各地收購價均不會突破4400元/噸,4300~4360元/噸是本周的理性價格,店面裝車價4500元/噸是各地的上限,4400元/噸是綜合價,過低的報價其質量有一定的彈性,因此,市場經營商也應理性對待產區的價格調整。
庫存待轉化壓力漸明顯
湖北和蘇北產區受市場轉向拉動,價格已經明顯沖高,本周兩產區也會出現停滯,除價格穩定外,市場采購同樣會比上周減少。東北價格已經穩定,收購量比去年同期下降。
上周,湖北產區采購商尋覓現象漸增,北方的大雪更給湖北收購商增勁,前期的庫存明顯劣變,“一家有貨三人爭購”力挺價格上漲,但河南、安徽本周已開始下調價格,湖北、蘇北上行的行情同樣受阻,優質貨價格已經突破4500元/噸,部分劣變的庫存貨也在4400元/噸左右得到釋放。
本周,湖北荊州、沙洋部分農場將有近5000噸的庫存有意向投放,4400元/噸的投拍價已吸引許多商戶駐足。
而山東原欲為幾家蛋白企業庫存的豆源,在蛋白企業低價位采購東北豆的同時,庫存商在此時也有投放市場的意向,由于“北糧南運”的運輸成本增加,價格有在4300~4360元/噸的意向,賣出庫存總量在8000噸左右。
綜合分析,沿淮地區自本周起市場采購仍不會積極,市場去庫存是近期的主流,部分補庫或小批量采購商“挑三揀四”現象會越來越多,直至東北、湖北、蘇北區域流量減少,市場消化時間將會延伸至年底,下年度初市場將會出現有大量補庫的可能,屆時沿淮產區價格或有突破4600元/噸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