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國內豆粕價格基本延續10月中旬開啟的下跌趨勢,價格一度跌至8年來歷史低點,這也是本年度第二次出現探底現象。影響市場弱勢運行的主要因素除去全球宏觀經濟對產品的利空打壓外,11月美農供需報告對美豆單產、轉結庫存的上調也是利空整個市場重要原因,加之南美新豆種植進展良好,導致美豆承壓下行,拖累國內豆粕市場。除此之外,進口大豆巨量到港、油廠開機壓榨量增多等體現出國內供應寬松;生豬存欄偏低、飼料產量減少則體現出豆粕需求低迷,兩者共作用的結果成為國內豆粕價格下跌的另一重要原因。不過,月底給了市場一個小驚喜,因感恩節前夕,空頭回補導致的美豆期價的大幅上漲,從而帶動國內豆粕價格觸底反彈。隨著進口大豆蜂擁到港帶來的供應壓力以及養殖業季節性回暖帶來的飼用需求旺季,兩者相互博弈的情況下,12月國內豆粕市場何去何從?
一、11月豆粕價格行情回顧
截至11月30日,國內主要沿海港口地區豆粕現貨日成交均價約為2500元/噸,較上月同期下跌190元/噸;而本月最低點則在11月中下旬已跌破2500元/噸。從市場運行走勢來看,11月初至中下旬,豆粕價格呈現持續下跌走勢,一度跌至今年來第二個歷史低點。特別是11月供需報告公布后,利空整個豆類市場,加之南美種植進展良好,美豆期價一度跌至850美分以下,導致進口大豆成本價格縮水,進而打壓國內豆粕價格。與此同時,進口大豆陸續到港,油廠開機率增長的同時提升了豆粕庫存,豆粕供應寬松格局基本奠定。而需求并未得到明顯改善,因此價格承壓下行實屬正常。中下旬開始,豆粕價格出現觸底反彈,這并非是國內供需改善的功勞。主要因為感恩節前空頭回補導致的美豆期價大幅觸底反彈,帶動了國內市場。
成交方面:本月油廠繼續銷售合同為主,下游采購企業則繼續"買漲不買跌"。因中下旬豆粕價格出現反彈趨勢,我們也能明顯看到此階段成交放量,在價格大漲期間,飼料廠及貿易商逢低試探性補庫。當然,其中包括不少前期合同結價。不過整體來看,后市看空情緒較濃,豆粕合同提貨量依舊不多,而在成交過程中,遠月合同量依舊較多。隨著價格漲勢放緩,月底僅部分低價位吸引一些采購。
二、影響豆粕市場運行因素分析
11月豆粕市場在多重利空打壓下再度探底,主要影響因素可歸結為以下幾點:宏觀經濟大環境、11月供需報告、南美種植情況、美豆出口等國內外基本面影響;進口大豆大量到港、油廠壓榨產能高企、豆粕庫存增長等供應面影響;以及下游養殖業、飼料企業產銷等需求方面。
1、報告利空、美豆出口需求受限 南美天氣推進播種
11月美國農業部供需報告可謂給市場來了一枚重磅炸彈,上調美豆單產預估至48.3蒲式耳/英畝,創下歷史最高紀錄,直接導致產量預估升高至39.8億蒲。遠遠高于行業預期水平,利空整個市場,導致美豆期價重心下移,跌至850美分附近,直接拖累國內豆粕價格。此外,美豆出口窗口逐步打開,但從農業部發布的數據來看,美豆出口情況并不樂觀。特別是中上旬,數據顯示:截至11月12日當周,美國累計實際出口大豆1566.2萬噸,未裝船量1523.4萬噸,合計3089.7萬噸,按照USDA報告對該年度出口量最新預估量4668萬噸計算,當前往外銷售進度為 66%,仍然落后于上一年度同期的77%。最終在出口需求不景氣的打壓下,中下旬之前的市場價格持續走低。美豆緊鑼密鼓地忙著出口,而南美則抓緊新季作物的種植,也同樣作為市場另一關注重點。而11月中旬的降雨有利于巴西新豆播種進度的加快,同樣是打壓市場的另一黑手。
2、市場供應寬松影響持續發酵
由于船期推遲,10月中國進口量僅為553萬噸,比原先預期的600萬噸,但仍比去年同期提高34.9%。行情寶小編在10月月報中提到過,因受前期巴西最大港口裝卸機的下降,令巴西大豆到港延期明顯,影響到10月份大豆的進口量,部分船期延遲至11月份。11-12 月是進口大豆恢復期,初步預估11月進口大豆到港量在750萬噸,12月則將回升到850萬噸以上,整個四季度大豆到港量高達2133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4%。而在進口大豆持續到港的情況下,引發出以下幾點直接利空豆粕市場的因素:
【進口大豆港口庫存高企 油廠壓榨產能增長】
隨著進口大豆陸續到港,港口大豆庫存總量出現明顯上漲趨勢,特別是自11月初至中旬,此階段庫存漲幅較大,而10月基本維持震蕩趨勢。這也直接印證了行情寶小編之前說過的,10月船期延遲,部分推至11月,導致11月開始港口大豆庫存持續增長。截至11月27日,港口大豆總庫存約為691萬噸,較上月同期增長50萬噸,漲幅7.8%。此外,隨著國內供應的持續增加,接踵而來的就是油廠持續增高的開機壓榨率。盡管11月因豆粕脹庫問題部分油廠出現停機情況,不過整體開機率依舊維持在50%以上,大豆總壓榨量也出現明顯增長。
【豆粕庫存攀升 未執行合同量出現下滑】
在上游大豆供應如此之多的情況下,最終導致國內豆粕庫存逐步增長。特別是中下旬,市場供應量持續增長,部分油廠也因此出現脹庫停機現象,上文同樣提到了這點,令此階段的油廠開機率出現一定下滑。截至48周,國內主要沿海地區豆粕庫存約在60.81萬噸,較上月同期增長15.37%。此外,在市場疲軟的情況下,油廠繼續銷售合同為主,特別是低價遠期合同吸引成交,這也說明終端看空后市,采購現貨依舊謹慎。而中下旬豆粕價格出現觸底反彈,帶動部分企業點價,這也是導致油廠未執行合同量出現下滑的主要原因,不過從上圖我們依舊可以看出,合同量依舊處于250萬噸以上的高位。
3、豆粕飼用消費尚未恢復
都說四季度是生豬養殖飼用消費旺季,主要由于春節前出欄帶動的現階段投喂增多。這樣看來企業飼料產銷會出現增長吧,豆粕消費需求會明顯改善吧。但事實告訴我們并未這樣:
首先,進入11月之后天氣轉冷,水產飼料基本已經退市,而需求飼料產銷并未出現明顯增長。行情寶小編從某機構調研報告中了解到,山東地區11月份飼料產銷無太大變化,但較去年同期是下降的,由于豆粕價格偏低,因此目前的配方比例仍保持在較高水平。華北地區由于玉米小麥等原材料價格較低,自配料較多,11月份飼料廠豆粕庫存量基本保持不變。此外,根據飼料工業協會重點跟蹤的 180 家飼料企業統計數據顯示,10月飼料總產量同比下降 8.6%,環比下降 7.0%。其中,豬飼料產量環比下滑1.6%。可見,進入11月之后,飼料消費總體依舊呈現緩慢增長或平穩運行趨勢。
其次,我們來分析生豬養殖業對豆粕的影響。從農業部公布的存欄數據來看,生豬存欄量出現緩慢恢復,但能繁母豬存欄依舊在持續減少。盡管生豬存欄出現小幅增長,但整體水平依舊偏低。此外,豬價逐步下行也刺激養殖戶加大出欄力度,豆粕飼料消費難有明顯起色。
三、12月豆粕價格是漲是跌?
首先從美豆走勢來分析,而影響其12月走勢的因素主要是美農供需報告、美豆出口、南美種植以及阿根廷選舉問題。根據歷史情況來看,12月報告調整概率偏低,美豆期價運行重心再度大幅下移的可能性亦不大。不過就當前單產水平,今年美豆豐產格局超過原先預期,將中長期制約美豆期價上行空間。阿根廷新政府將履行競選承諾,大豆出口關稅將會下調5%。那么將會釋放一部分阿根廷庫存大豆。據悉截至目前阿根廷農戶手中握有接近2000萬噸的大豆尚未出售。屆時對美豆形成較大打壓。而美豆出口的關鍵因素是我國進口情況,而南美種植進度尚存在不確定性。整體來看,12月美豆將維持震蕩走勢,也就是說不會給國內豆粕帶動強有力支撐。
轉過頭來看國內供應情況,其實行情寶小編在分析11月國內供應度對市場影響的時候已經對12月做了預測,這里不再做過多強調。隨著進口大豆的持續到港,特別是12月,有機構預測或達900萬噸,供應寬松格局基本奠定。值得注意的一點,隨著后市庫存持續累積,豆粕供應趨松局面還將延續,價格仍舊受到承壓,不排除油廠出現脹庫,制約開機率水平的情況。
最后我們分析需求情況:12月的確是養殖業對飼料季節性需求旺季,但從生豬養殖這塊來看,春節前集中出欄的生豬進入集中投喂期,因此對豬料需求會出現小幅增長。不過因企業采購多為遠月合同,且價位偏低,若出現集中點價仍會對豆粕價格產生利空影響。同時,多數下游企業依舊看空后市,豆粕庫存仍保持7-10天。
綜合來看,行情寶小編認為12月豆粕市場走勢依舊不容樂觀,上半月或呈現震蕩走勢,下半月存在持續走低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