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資金需求和儲存條件有限,促進國產豆銷售,低迷行情延續;南美供應充裕預期抑制豆類價格,豆粕價格將呈現偏弱行情,期間價格波動的曲折性取決于南美的運輸進程是否順利;豆油可能演繹振蕩格局,豆棕價差縮窄空間有限。
一、影響因素分析
(一)南美豐產前景樂觀,即將成為全球供應主力
美國農業部2月10日凌晨公布的月度供需報告基本確定2015/16年度美國大豆產量為10695萬噸,略高于上一年度的10688萬噸,為歷史最高紀錄。不過在如此高產量的環境下,美國大豆出口需求卻表現不佳,截至2月21日當周美豆共銷售4175萬噸,總進度為91%,不及去年的94%,而且其中未裝船量還有637.225萬噸,約占15.26%,后市出口步伐預期還將進一步放緩,主要是因為即將上市的南美大豆將搶占美豆市場需求,成為全球大豆供應主力。
美國農業部最新報告維持巴西大豆產量預估在1億噸不變,為歷史最高產值,僅比同年度美國少695萬噸,阿根廷產量預估5850萬噸,雖然不及最高產值6140萬噸(2014/15年度),但是過去五年平均值5070萬噸,也是歷史次高水平,其他分析機構對巴西大豆產量預估大致在9850-10050萬噸,阿根廷為5800-6000萬噸。由以上數據可見,南美豐產前景樂觀,當然,在全部收獲之前,產量還未能最終確定。截至2月底,阿根廷大豆正在生長過程,之前當地偶有降雨減少情況等發生,但沒有出現分析機構大幅下調產量預期的情況發生,說明整體生長環境相對良好,當前天氣亦沒有極端變化,整體產量預期保持樂觀。而巴西大豆已在2月就進入收獲階段,收割進度略高于稍許延遲的去年水平,當前已收獲兩成,但是由于前期降雨較多,阻礙物流運輸,而且巴西雷亞爾疲弱提振銷售進度以及海運費低下,導致候載量高企,巴西港口等待裝運大豆和玉米的船只數量163艘,大豆和玉米數量973萬噸,去年同期分別為66艘和410萬噸,其中目前排隊等候裝運大豆的貨輪計劃裝運751萬噸大豆,比去年同期高出104%,一旦貨物到港,巴西大豆和玉米將開始輸出全球市場范圍,相對于美國大豆,南美報價具有優勢,料將搶占美豆市場,市場供應地區將從美國轉向南美,后者將在未來至少5個月內成為市場主力。除非3-4月份發生極致天氣導致產量意外下降,否則高產的南美大豆將全球市場帶來供應壓力,壓制豆類市場。另一方面,南美大豆的輸出階段常常伴隨物流和罷工等題材,3月份主要是巴西大豆開始出口,但在一開始出口量相對少,加之巴西近年來積極推進重要港口和道路建設,即使出現物流運輸等問題,其利多作用也相對有限。
(二)2月論壇料面積小降,后市存在調整空間
除了南美大豆收獲和出口問題外,3-5月還有一個因素需重點關注,那就是美國2016年大豆播種面積。最新對其預估的數據是美國農業部在2月展望論壇給出的8250萬英畝,比去年的8270萬英畝減少20萬英畝,同時低于預期的8330萬英畝,不過整體調整幅度較小,而且從往年此數據與3月末種植意向報告之間無趨勢可循,后市仍存調整空間,因此對市場實際影響有限。3月底美國農業部將公布谷物種植意向報告,此報告對美豆種植面積預估具有代表性,對市場亦會產生重要影響,后市需關注。另外值得關注的是,USDA還預估未來一年伊利諾依中部現貨價格平均850美分,比2015年低30美分,顯示當前美官方對美豆后市價格持相對悲觀的態度。
(三)耕前銷售耕中少賣,國豆供應料先松后緊
1月份我國國產大豆出現優質優價的局面,高蛋白(39%)的大豆受到市場追捧,價格表現堅挺,但是隨著銷售進度的推進,數量逐漸減少,而低蛋白(38%以下)、含水量較高的大豆數據較多,糧商收購意愿不強。據中國大豆網稱,當前黑龍江余糧比例大概為40%,其中低蛋白、高水分的占比較大,而且儲存條件有限,加上4月份將迎來新季度大豆播種時間,播種需要資金,農戶需要將手中的現貨變現,因此預期3月份農戶將加大銷售力度,市場供應相對偏松。另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優質大豆逐漸消耗殆盡,低蛋白、高水分大豆將成為市場的主要供應,屆時糧商采購需求不旺,除了可能構成東北大豆銷售庫存,還將導致價格受到壓制,再加上南美大豆供應充裕預期抑制進口豆,本就不占優勢的國產豆更是難以走出獨立行情,制約價格的上漲空間,低迷行情仍將延續。這種情況可能將持續新季度大豆播種的開始,屆時農戶忙于播種活動,而無暇顧及銷售,市場供應寬松格局將有所改善,價格底部將受到支撐。
(四)大豆進口步入恢復階段,中期原料供應趨松
從進口季節性來說,由于美豆銷售趨淡以及春節假期,1-2月份大豆到港量趨于減少,2016年1月進口量566萬噸,2月份國內各港口進口大豆預報到港67船420.1萬噸,分別去年同期的688萬噸和426萬噸。3月份開始美豆出口需求趨向于減弱,南美大豆外輸即將拉開序幕,預計我國3月份到港量仍為中等偏低,預計520萬噸,之后南美大豆集中上市,我國將逐步恢復進口水平,4月份最新預估650萬噸,5月份最新預估730萬噸。截至2月24日,我國進口大豆港口庫存為679萬噸,結合上方進口預估,預計3月份有1199萬噸大豆供應。
截至2月底,國內豆粕庫存為68.7萬噸,低于去年同期的73.2萬噸,大豆壓榨利潤為75元/噸,稍好于去年同期的40.5元/噸,豆粕未執行合同為244.97萬噸,不及去年的348.26萬噸。綜合考慮以上三點,預計3月份的大豆壓榨量難以大幅超越去年3月份的600萬噸(出粕量477萬噸,出油量108萬噸),結合上方預計3月份大豆供應在1199萬噸,預期3月份末大豆庫存在600萬噸以上,這意味著雖然3月份大豆進口仍處偏低水平,但是我國壓榨原料供應不會出現缺口。從中期來看,巴西港口已有高于往年的船期在等待運貨,在天氣晴朗后,3月份將向全球出口谷物,4月份開始我國陸續有南美大豆到港,大豆供應趨向于寬松,屆時豆類市場將受到壓制。
(五)節日禽畜出欄較多,豆粕迎來需求淡季
春節豬肉需求提升,使得活豬屠宰量增加,使得生豬存欄在1月份延續2015年四季度出現下降的趨勢,而且環比降幅逐漸擴大,截至2016年1月生豬存欄為37343萬頭,這一數據創下了2009年以來的最低數值,環比下降2.7%,之前兩個月環比降幅分別為0.7%和1.1%,比去年1月份減少7.92%,而能繁母豬始終難以扭轉下滑趨勢,1月份為3783萬噸,比2015年12月減少0.4%,這是連續第二十九個月出現環比降低。這些數據說明,節后生豬飼料需求將出現明顯回落,同樣禽類養殖也處于節日消耗后的補欄階段,禽畜養殖處于淡季,飼料需求也隨之出現萎縮,作為飼料主要原料之一,豆粕消費需求出現下降,進入消費淡季階段,更多呈現剛性的需求,難以對價格構成良好的支撐。
(六)豆粕庫存有望慢升,削弱價格抗跌性
春節前后的備貨和補貨活動使得豆粕庫存得到消耗,.部分油廠甚至出現售罄的情況,截至2016年2月19日,國內油廠豆粕庫存為42.545萬噸,相比于節前的64.77萬噸下降了34.3%,處于歷史低位水平,顯示豆粕供需處于緊平衡格局,因此春節前后,豆粕價格表現抗跌。根據上文所述,3月份大豆到港預估值出現一定幅度的增加,而豆粕飼料需求則進入淡季,油廠以執行前期合同為主,庫存有望扭轉下降趨勢,從而轉為緩慢回升態勢,使得豆粕價格的抗跌性逐漸減弱。此外,盡管3月份大豆到港量仍處于中等偏低水平,制約價格深跌的空間,但是南美供應充裕的預期對價格的壓制作用已經開始顯現,豆粕價格將呈現偏弱行情,期間價格波動的曲折性取決于南美的運輸進程是否順利,特別是巴西,從當前情況來看,巴西降雨量偏多已導致船期出現稍微延遲,后市豆粕價格的波動可能顯得較為曲折,整體以振蕩偏弱格局為主。
(七)節后油脂消費降溫,去庫存進程難繼續
從供應來看,由于豆棕和菜棕價差的縮窄,豆油在春節期間消費需求表現良好,去庫存進程加快,2月底豆油庫存為67.5萬噸,較月初減少9.7萬噸,幅度12.6%,處于偏低水平,同時四年來同期最低水平。基于前文所述,因為大豆到港量增加,豆粕未執行合同還有200萬噸以上以及壓榨利潤為正,預計壓榨量環比出現增加,或接近與去年同期的壓榨量600萬噸,豆油產量預計在108萬噸左右。
進口方面,一馬來機構稱2月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增加,出乎市場意外,馬盤在2月底出現回落,拖累國內棕櫚油期價跟隨回落,而且由于節前備貨活動的結束,需求不振導致國內價格下跌幅度更勝一籌,內外價差倒掛程度擴大,截至2月26日價差在-400元/噸以上,基于2月底馬棕庫存或下降,而國內需求疲弱不利庫存消耗,預計后市內外價差難有改善空間。另外,南美大豆即將上市,當地供應增加預期抑制價格,而國內豆油因庫存較低,價格表現相對抗跌,內外價差得到改善,由負轉正,但是因為我國主要從南美進口豆油,當前南美大豆還未集中上市,而且運輸亦需時間,即使內外價差得到改善,進口量亦難有上升空間。總體來說,3月份在食用植物油進口占比達到80%左右的豆油和棕櫚油進口量仍保持低迷狀態。
從需求來看,根據月末庫存=上月末庫存+產量+進口-消費-出口的計算公式,推導出豆油和棕櫚油的表觀消費量。根據計算結果,2016年1月豆油消費149.1萬噸,比2015年12月下降4.7%,但高于去年同期的133萬噸,棕櫚油消費19萬噸,環比下降56.8%,遠低于去年同期的46萬噸。由數據可見,由于全國范圍內的降溫以及豆棕價差縮窄,棕櫚油銷售受到極大影響,當前氣溫有所升高,但仍不利于其消費需求的回暖,預計仍保持疲弱狀態。豆油方面,2015年3月消費量為111萬噸,鑒于豆棕和菜棕價差偏低,豆油總體消費預計仍將保持在去年水平之上。
結合上方供應和需求的預測值來看,豆油供需總體平衡,預計3月份豆油商業去庫存速度進一步放慢,預計在70萬噸附近,處于偏低水平。而棕櫚油消費和進口均將呈現低迷狀態,但預計消費的下降幅度將超過到港量,預計棕櫚油港口庫存延續上升狀態,后市豆棕價差縮窄空間有限。
(八)馬棕減產預期減弱,難以長期支撐價格
由于前面三個月連續減產,使得產量基數變小,即使2月馬棕產量如SPPOMA數據提高2.6%,產量的增長絕對量也較小,更何況從過去八年數據來看,2月份增產的概率較小,加上之前產量降幅均較大顯示了天氣的影響,因此對SPPOMA的數據保持謹慎質疑態度。根據SPPOMA升幅和五年平均降幅推測2月馬棕庫存在2015-237.5萬噸,顯示2月份較其不會出現太大幅度的增長,而且很有可能繼續下滑,但從預估數值來看,仍難以回歸200萬噸的常態水平,因此對價格更多的是起到支撐的作用。此外,3月份后棕櫚油將邁入增產周期,即使在初始階段,產量增加的絕對量偏低,但是增產的預期料造成價格上行的阻力。
二、總結
美國農業部最新報告維持巴西大豆產量預估在1億噸不變,為歷史最高產值,阿根廷產量預估5850萬噸,是歷史次高水平,其他分析機構對巴西大豆產量預估大致在9850-10050萬噸,阿根廷為5800-6000萬噸。由此可見,南美豐產前景樂觀。當前巴西大豆當前已收獲兩成,但是前期降雨過多阻礙物流運輸,導致候載量高企,一旦貨物到港,巴西大豆將開始輸出全球市場范圍,料將搶占美豆市場,市場供應地區將從美國轉向南美。換句話說,隨著時間推移,南美大豆豐產帶來的供應壓力將從預期轉向實質,對豆類市場形成中期壓制,不過在運輸過程中,物流和工人罷工仍難以避免,特別在還未大量集中上市的3月份,此類問題的出現會對價格構成間歇性的支撐。美豆期價短期保持在850-900美分/蒲式耳箱體內運行,隨著時間推移,期價可能向下沖擊850美分/蒲。
連豆方面,當前低蛋白、高水分的余糧占比較大,而且儲存條件有限,加上4月份將迎來新季度大豆播種時間,農戶存在將余糧變現的需求,故而預期3月份農戶將加大銷售力度,市場供應相對偏松。另外,南美大豆供應充裕預期抑制進口豆價格,本就不占優勢的國產大豆更是難以走出獨立行情,制約價格的上漲空間,低迷行情仍將延續。價格低迷情況可能持續至新季度大豆播種的開始,屆時農戶忙于播種活動,而無暇顧及銷售,市場供應寬松格局將有所改善,價格底部將受到支撐。
豆粕方面,3月份大豆到港預估值出現一定幅度的增加,而豆粕飼料需求則進入淡季,油廠以執行前期合同為主,庫存有望扭轉下降趨勢,從而轉為緩慢回升態勢,使得豆粕價格的抗跌性逐漸減弱。此外,盡管3月份大豆到港量仍處于中等偏低水平,制約價格深跌的空間,但是南美供應充裕的預期對價格的壓制作用加重,豆粕價格將呈現偏弱行情,期間價格波動的曲折性取決于南美的運輸進程是否順利,特別是巴西,從當前情況來看,巴西降雨量偏多已導致船期出現稍微延遲,后市豆粕價格的波動可能顯得較為曲折,整體以振蕩偏弱格局為主。
豆油方面,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下滑預期減弱,料市場對增產關注逐漸升溫,此因素對油脂價格的提振作用減弱,另外,南美大豆充裕預期抑制整體豆類,預計價格上漲空間有限。國內方面,3月大豆到港量增加,但不足以構成壓力,需求方面,盡管節后需求萎縮,但是因豆棕和菜棕價差縮窄和氣溫影響,豆油表現相對較好,總體供需平衡,預計3月份豆油商業去庫存速度放慢,維持在偏低水平。而棕櫚油消費和進口均將呈現低迷狀態,但預計消費的下降幅度將超過到港量,預計棕櫚油港口庫存延續上升狀態,后市豆棕價差縮窄空間有限。總體來看,豆油可能演繹振蕩格局,豆棕價差縮窄空間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