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歐美股市和國際油價止跌回升的氛圍下,美豆主力合約再次守住850美分/蒲式耳的技術支撐位。空頭回補及低位買盤將美豆重新拽回振蕩格局。巴西大豆收割超過四成,對國際市場的供應能力大幅提升,并逐漸擺脫天氣制約。零星的港口物流瓶頸對市場形成的利多,在巨大的產量壓力下顯得微不足道。供應過剩仍是全球大豆市場的基本現狀。國內豆粕市場除了要承受外部市場的供應壓力外,需求不足也會導致其技術性反彈行情難持久。
美豆種植面積預計保持高位
美國農業部在3月供需報告中繼續對南美大豆產量保持樂觀預期,預估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產量分別為1億噸和5850萬噸。當前正值巴西大豆收割高峰期,該國頭號大豆產區馬托格羅索州的收割進度已經接近70%,巴西全國的收割進度超過40%。部分分析機構根據實際收割數據測算的單產水平好于預期,認為巴西大豆最終產量將超過1億噸,創下新紀錄。當前阿根廷大豆大部分進入開花和結莢鼓粒的關鍵期,天氣情況總體保持正常,產量前景可期。
隨著南美大豆陸續上市,全球大豆市場將感受到實實在在的供應壓力。市場的另一個關注點是新季美國大豆播種面積。美國農業部預計,2016年美豆種植面積較上年減少20萬英畝至8250萬英畝。盡管當前美國大豆和玉米比價關系有利于農民增加玉米種植面積而減少大豆種植面積,但從種植成本和收益效果以及海外市場需求等角度看,大豆的優勢明顯好于玉米,這也是美國大豆種植面積穩步增長的重要原因。美國農民在實際播種前仍會對種植結構進行調整,美國農業部3月底的面積報告對市場的指導意義更大。
養殖需求難以提振豆粕價格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6年前兩個月我國共進口大豆1017萬噸,數量同比下降8.7%,金額同比下降21.9%。這種進口大豆量價雙雙大跌的現象在近幾年并不多見。它一方面反映出在上年超速進口后國內市場需要時間消化大豆庫存,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企業加工收益下降進而削弱進口動力。
今年前兩個月,國內生豬存欄量延續2015年的下降趨勢,國內養殖業恢復速度遠低于市場預期。盡管當前生豬養殖利潤十分可觀,但在錯綜復雜的市場形勢下,養殖戶補欄積極性并不高。因此,生豬存欄規模偏低仍是制約國內豆粕需求增長的重要原因。預計上半年國內豆粕等飼料消費仍會維持低迷狀態,缺少內在消費提振的國內豆粕市場可能常常弱于外盤表現。
隨著南美大豆的巨大產量逐漸由預期變成現實,全球大豆供過于求壓力繼續深化,新季美豆播種面積預計保持高位,大豆市場的“去產能化”仍要靠天氣。美豆在850美分/蒲式耳附近止跌回升令市場的弱勢節奏得以延緩,投機基金大量持有美豆空單,市場整體保持對美豆市場的弱勢判斷。在缺少改變供需格局的實質性利多題材下,美豆在900美分/蒲式耳的區間振蕩上沿附近遭遇的阻力會愈加明顯。國內豆粕主力合約在2400元/噸附近遭遇阻力,并先于美豆進入調整節奏,整體還處于弱勢區間振蕩狀態。投資者切勿盲目樂觀,在豆粕市場出現扭轉弱勢的積極因素前,仍應以逢高拋空的思路參與豆粕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