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連豆粕期貨經歷一波“過山車”行情,連續接近兩個漲停板后,回踩10日均線,幾乎回吐前期全部漲幅。筆者認為,后期豆粕價格有望回歸基本面,價格將趨于理性。
南美暴雨天氣炒作難持續
美國農業部在4月供需報告里預測2015/2016年度阿根廷大豆產量為5900萬噸,比3月預測值調高了50萬噸。之后,市場開始聚焦于阿根廷的暴雨天氣:一是擔憂暴雨毀損阿根廷大豆產量;二是擔憂暴雨延緩大豆收割進度,使得市場需求轉向美豆。受“天氣市”再次彰顯威力的影響,4月19—20日美豆價格上漲近50美分/蒲式耳,國內豆粕也因此連續接近兩個漲停板。
對于阿根廷天氣的炒作,筆者認為,首先,阿根廷大豆關鍵生長期已經結束,早收作物單產均高于歷史水平,美國農業部也在2—4月期間連續兩次上調其大豆產量,累計預估為200萬噸;其次,一般而言,收獲季節的多雨天氣對大豆產量不會形成實質性損害,但收獲季節霜凍天氣對大豆產量的損害較大,其他的天氣問題對產量的影響也都非常有限,甚至不排除提升大豆產量的可能性;最后,后期阿根廷天氣一旦轉干,大豆收獲進度也會快速提升。由此可見,在阿根廷大豆的收獲季節沒有霜凍題材炒作的背景下,預計本輪有關暴雨天氣的炒作難以持續。
美國大豆擴種的概率增加
當前正值美豆春耕季節,美國農戶正在根據春耕作物的價格和比價情況來選擇最終的種植對象。從近期大豆和玉米的比價關系來看,4月以來,CBOT大豆和玉米的比價繼續攀升。截4月26日,CBOT大豆5月合約與玉米5月合約比價為2.66,CBOT大豆11月合約與玉米12月合約比價為2.56,均創下合約上市以來的最高比價。
面對當前大豆價格攀升以及大豆和玉米的高比價情況,美國農戶增加大豆種植面積的可能性增加,所以今年美國大豆實際種植面積有可能要高出3月底美國農業部的預估意向,這將會加深市場對今年美豆再獲豐收的擔憂,從而打壓豆粕價格。
下游飼料需求仍不容樂觀
據美國農業部預估,今年全球豬產量約為12.48億頭,較前3年分別下降1.2%、2.5%和1.4%;中國豬產量為6.8億頭,較前3年分別下降2.4%、6.8%和5.7%,均處于2012年以來最低位;今年全球能繁母豬期初庫存為7457.6萬頭,較前3年分別增長0.93%、-5.4%和-6.24%,處于2002年以來的倒數第二位;中國能繁母豬期初庫存為4550萬頭,較前3年分別增長1.68%、-9%和-10%,處于2008年以來的倒數第二位。
農業部最新數據顯示,3月全國生豬存欄量為3.7001億頭,環比上升約0.9%,同比下降約4.4%;3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為3760萬頭,環比持平,同比下降7%。雖然結束了連續33個月的下跌趨勢,但是依然處于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筆者認為,由于我國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量均處于歷史低位,下游產能尚未恢復,飼料需求不容樂觀,從而利空豆粕價格。
綜上所述,一旦南美“天氣市”炒作結束,市場情緒趨于理性,基本面因素將重新主導市場。操作上,近期以短線交易為主,當美豆出現技術性賣空信號時,可考慮擇機拋空策略,建議盡量維持右側交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