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豆粕出現回調,但回調力度一般,我們預期進一步回調的可能性不大,進入震蕩走強階段的可能性較大,雖然面臨5-7月份大豆的集中到港,但油廠目前的豆粕庫存無太大壓力,且成本的提高使油廠挺價心理較強。美豆方面也有多方利好支撐,阿根廷大豆減產、拉尼娜的炒作、美國豆粕現貨市場偏緊及基金多頭的增倉等,這些因素都支撐CBOT美豆繼續走強,我們有理由預期美豆和國內豆粕近一兩年的大方向都將是上漲的,過程肯定會有反復,但趨勢是明顯的,接下來筆者主要對供需大方向的變化進行分析。
國際大豆供應減少
關于大豆供應減少,我們主要從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即已知的減少和未知的減少,其中已知的減少主要說的是南美大豆的減產,而未知的減少則是可能出現的拉尼娜現象對新季大豆產量的不利影響。首先是南美大豆的減產,眾所周知,全球的大豆主產國有3個即美國、巴西和阿根廷,厄爾尼諾現象給南美地區帶來了不利于大豆生長和收割的天氣,尤其是4月份阿根廷出現的持續強降雨,連續的強降雨給阿根廷很多地區帶來了洪澇災害,約1/3的作物受到洪澇的影響,而這段時間正值阿根廷大豆的收割期。雨水浸泡農田,收割工作無法進行,致使大量的大豆作物遭受減產危機,并且增加了感染病害的概率,而此時CBOT美豆正好借此進行炒作,大豆期價強勢上漲,不能說這完全是資金面的炒作,因為基本面也給出了利多的信息。由此阿根廷大豆的減產數據預期由300萬噸一直增加到900萬噸,最新的數據來自阿根廷國家氣候及水利研究所首席分析師Stella Carball,他預計阿根廷本年度大豆將減產15%-16%,有分析機構也對巴西大豆產量進行了少量的下調,后期要密切關注5月10日USDA供需報告對大豆產量的調整情況。
對于未知的減少,主要考慮的是很可能出現的拉尼娜現象對新季大豆的生長會造成不利的影響。4月份美國氣象局和澳大利亞氣象局等國際權威氣象機構都對拉尼娜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了預警,氣候變化對農作物的影響非常大,厄爾尼諾通常會給太平洋東岸帶來過多的降雨,給太平洋西岸帶來干旱,此次超強厄爾尼諾給美洲帶來較多的降雨,使大豆豐產但也帶來了阿根廷的洪澇災害,以影響產量的方式帶來了豆類品種的這次漫長熊市。目前來看,此次厄爾尼諾已經接近尾聲,結束后出現拉尼娜現象的概率目前超過50%,拉尼娜和厄爾尼諾相反,通常會給太平洋西岸帶來過多的降雨,給太平洋東岸帶來干旱,而大豆的主產國就在太平洋的東岸,干旱會帶來大豆的減產,而且有可能會連續影響北美和南美。2011/2012年度拉尼娜期間,豆類品種因為減產走出了一波小牛市,主要氣象機構認為此次厄爾尼諾將在今年5-6月份結束,但是對拉尼娜何時到來還是比較模糊,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下屬的氣候預測中心4月14日發布預警稱,7-9月發生拉尼娜的概率為60%,到今年冬季會上升至70%。美豆一般是4月下旬開始種植,到9月底10月初開始收割,7-9月份正好是美國大豆生長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間段涵蓋了美豆的開花、結莢、灌漿鼓粒三個最重要的階段,但拉尼娜一般要持續一到兩個月才能給土壤造成比較嚴重的干旱,若拉尼娜到來前美豆種植區土壤墑情保持良好,水分充足,則拉尼娜的影響程度將會降低,若前期土壤墑情不好,拉尼娜將嚴重影響美豆產量,如果拉尼娜發生的較晚,即便美豆可以幸免,南美大豆也會受影響。總體來說,2016/17年度的大豆情況將有別于過去三個年度,減產發生的概率非常大,這對處于較低位置的CBOT美豆和國內豆粕是一個長期的利多因素。
豆粕需求長期向好
豆粕三年熊市不只是因為大豆豐產,與養殖端需求量的急速下滑也有相當大的關系。2013年下半年開始,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都出現快速下滑,且下降速度和幅度都相當大,致使養殖散戶不得不退出市場,雖然2015年下半年豬肉價格就開始飆升,但存欄量仍一直創新低,并在2016年2月份降到了階段最低,3月份才開始企穩,豬肉價格也一直居高不下,豬糧比一度超過10:1。高利潤帶來大補欄,這是豬周期的規律,今年情況跟以往的豬周期有所不同,環保法的嚴苛要求使散戶望而卻步,不敢也沒有足夠的資本回到生豬養殖市場,使得存欄量一直得不到恢復,但養殖散戶的減少和環保法的執行,帶來了生豬養殖的規范化和集中化,產業結構在這3年左右的時間里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各大型養殖企業和縣級政府進行合作開展大規模的新型生豬養殖項目,溫氏作為生豬養殖行業的龍頭,項目也是最多的,今年3月23日溫氏與遵義市余慶縣簽訂40萬頭生豬養殖一體化項目,3月24日溫氏與滄州市簽訂200萬頭生豬一體化項目,3月28日溫氏與湖南道縣簽訂50萬頭生豬養殖一體化項目,3月30日溫氏與湖南祁陽簽訂50萬頭生豬養殖一體化項目,3月31日溫氏與遼寧錦州簽訂300萬頭生豬養殖一體化項目,4月8日溫氏與四川納溪簽訂30萬頭生豬養殖一體化項目,類似這樣的項目還有很多,我們可以預期生豬存欄的恢復是長期的、必然的,且中國今年進口種豬數量大幅增加,因此可以相信豆粕未來的市場需求是相當可期的。
綜合來看,豆粕供需由松變緊是近一到兩年大的基本格局,因此未來豆粕的大方向是看漲的,但是接下來的上漲過程可能會是緩慢的、曲折的,中間也會受到宏觀經濟、政策及突發事件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以上分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