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國內豆粕現貨價格繼續呈現漲勢,但平均僅有30-50元/噸的上漲幅度,較之前一周高達200元/噸的漲幅有明顯的縮水。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筆者認為,CBOT大豆期貨快速拉升節奏的終止以及國內終端需求始終未見“井噴式”增長這兩點因素成為了限制豆粕價格快速上漲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市場普遍認為5月下半月港口大豆到船量將顯著增多,上游工廠將因此出現潛在的豆粕庫存壓力,影響工廠挺價信心。但平心而論,由于終端需求穩步轉好,豆粕市場整體看漲的行情并不會因此發生顯著變化。因此,6月中旬前,豆粕價格仍將呈現趨強態勢,但上漲速度將進入“慢車道”。
外盤大豆期貨盤整,豆粕價格大漲“引擎”缺失
5月前半月CBOT大豆期貨走勢可謂“一騎絕塵”般走高,其中5月USDA供需報告帶來的利多提振更是使得CBOT大豆期價“踩油門”一樣漲至1080美分以上。但隨著報告利多逐漸出盡以及資金獲利了結,CBOT大豆期貨漲勢漸衰并在1060-1080美分之間進入盤整。由于此前一輪豆粕價格大漲的主要動力來自于外盤期貨拉升的提振,因此CBOT大豆期貨盤整將使得國內豆粕價格失去繼續大漲的“動力引擎”。不過,外盤大豆期價滯漲暫時不會對豆粕上漲行情產生壓制,由于美豆期價在1060美分的位置獲得支撐,國內壓榨企業不得不在高位點價裝運大豆原料,7月份以前,國內大豆原料成本將很難低于3250元/噸(完稅到廠價)。原料價格高企將迫使工廠對其產品價格堅持挺價以維護生產利潤,由于國內 “粕強油弱”的市場格局已經形成,因此可以預見,工廠對豆粕現貨的挺價心理將強于豆油,因此豆粕價格仍然“易漲難跌”。
國內飼企縮短補貨周期,豆粕難現放量成交
4-5月豆粕行情的反彈使得下游飼料企業不再沽空后市,但豆粕現貨價格漲幅過快并沒能刺激下游市場放量補貨,飼料企業的備貨意愿反而變得更加謹慎。一來豆粕現貨價格快速拉升使得飼料企業一直擔心會逢高補庫,因此雖看多豆粕后市卻不敢大量備貨;再者,國內終端養殖業復蘇緩慢,4月份生豬及能繁母豬的存欄環比增幅分別僅為0.6%和0.3%(農業部5月13日公布數據),與之對應的飼料成品銷售情況只能說沒有進一步惡化,實在難言回暖。因此成品需求面壓力使得飼料企業嚴格控制原料庫存結構,大中型飼料生產廠商普遍縮短補貨周期,并將豆粕庫存控制在7-10日用量,且短期內并沒有增大庫存量的計劃。據筆者采訪部分豆粕供應商得知,豆粕行情走強后,飼料企業詢價更加積極,但實際成交并未出現大的放量,這也就是為何此前豆粕價格大漲但成交僅略有好轉的主要原因。按照目前飼料企業的采購節奏來看,5月底前豆粕現貨仍能保持10-20萬噸/日的成交水平,但很難出現單日20萬噸以上的放量成交。缺乏需求端的強力支撐,豆粕價格也只能是緩慢地、溫和地上漲。
5月下旬后,提振豆粕行情的主力利多因素基本出盡,豆粕價格“大步上漲”的行情基本宣告結束,但下游飼料企業穩定的補貨需求、上游工廠適時調降豆粕現貨庫存以及外盤大豆期價的高位支撐將助力豆粕價格延續溫和走強態勢,預計5月底前,豆粕價格仍有50-80元/噸的上漲空間。山東地區下游廠商近期可以考慮在2930-2950元/噸,華南廠商可在2880-2900元/噸價位逢低補貨,但采購量不宜超過15日需求用量。畢竟5月下旬大豆到港增多可能會使得工廠產生潛在的豆粕庫存壓力,導致豆粕行情在6月中旬前出現下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