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來的大面積降雨不僅給中國南方北方澆了個“透心涼”,也仿佛同一時間急速冷卻了年初以來的大宗商品做多熱情。據初步統計,僅7月4日以來,豆粕、菜粕等期貨品種跌幅均超過10%。豆粕價格也在一個月時間內從3400元/噸的高位迅速滑落到3000元/噸大關,期間個別地區豆粕價格甚至跌落至3000元/噸以下。雖然中國的降雨與豆粕之間關系不甚緊密,但不得不讓人再次想起一個月前那場持續許久的“豆粕天氣市”,但仔細一瞧,貌似天氣炒作已經越來越遠了。
進入7月后,美國大豆種植區天氣因素持續向好,炒作氛圍連續降溫。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最新美豆生長優良率數據(2016年7月25日公布)中顯示,2016年美豆生長情況沒有明顯變化。天氣條件大體有利于大豆作物生長。2016年第7期的大豆生長數據為71%,較去年同期提升9個百分點,較五年平均數據高出10個百分點。至于近期的中國降雨天氣,對安徽、湖北、河南、河北地區的豆粕銷售有一定的影響,但影響范圍窄、且持續時間有限。據卓創資訊的了解,豆粕生產企業和銷售市場近期豆粕銷售速度的確放緩,但主要還是市場對豆粕行情的不看好導致成交低迷,與降雨影響關系不太直接。拉尼娜現象何時對市場出現明顯影響還需觀察。但隨著美國大豆臨近收割,數據類信息開始逐漸明朗,雖然期間也可能會有零星的炒作出現,但天氣炒作的大趨勢已失去效力。如果市場沒有新的炒作點,而需求方面又沒有明顯提升,豆粕價格仍舊有繼續下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