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觸及今年兩年高位之后,美豆于7月初開始下行,但并沒有像此前市場預期那樣回調之后繼續上漲,而是整個7月都在暴跌,至8月初美豆指數跌幅已經超過了此前漲幅的3/4。由于美豆的下行,國內豆粕也不能獨善其身,自7月初至今連豆粕指數跌幅也已超過此前漲幅的一半,行情下行,下游現貨市場應聲縮減安全庫存天數,中間環節貿易商和油廠壓力巨大,反過來拖累盤面走勢,筆者認為基本面孱弱的背景下,豆粕現貨上漲需要足夠的動力,但是目前看這些動力尚不存在。
北美方面,由于產區風調雨順,美國農業部周一公布的每周作物生長報告顯示,截至7月31日當周,美國大豆生長優良率為72%,前一周為71%,去年同期為63%;當周美國大豆開花率為85%,前一周為76%,去年同期為78%,五年均值為79%;當周美國大豆結莢率為54%,前一周為35%,去年同期為48%,五年均值為44%。目前來看,美豆生長非常良好,市場也多預計美豆會繼續豐產,有機構預計美國今年大豆作物產量為40.54億蒲式耳,同樣為潛在的紀錄高位,平均每英畝單產為48.8蒲式耳。
南美方面,由于種植大豆效益非常好,市場預計2016/17年度巴西大豆產量預計為1.006億噸,相比之下美國農業部的預測為1.03億噸,預計大豆播種面積將增加1%,達到3350萬公頃。另外,巴西貿易部本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巴西7月未加工大豆出口量為579萬噸,6月為776萬噸,去年同期為844萬噸。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發布的周度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7月28日的一周,阿根廷2015/16年度大豆收獲進度為98.9%,比一周前提高0.7個百分點點,交易所本周繼續預測阿根廷大豆產量為5600萬噸,這是過去16年來的次高產量,僅僅低于上年產量6080萬噸??梢钥闯觯瑹o論是南美還是北美產區,目前大豆基本面都是偏空的,而近期天氣炒作的可能性越來越小,美豆短期上漲貌似也成為小概率事件。
外盤走勢偏弱,國內基本面也奇差無比,國家糧食交易中心8月1日公告顯示,2016年8月5日繼續拍賣臨儲大豆60萬噸,其中報告內2012年產蒙古大豆12.54萬噸,2012年產黑龍江大豆12.17萬噸,2013年產分貸分還內蒙古大豆11萬噸,2013年產分貸分還黑龍江大豆24.29萬噸,國儲大豆拍賣無論結果如何均打壓大豆上漲空間,拖累豆粕價格。養殖方面,據了解,目前全國生豬均價為17.75元/公斤,低于30周的18.36元/公斤,低于去年同期的18.27元/公斤;雞蛋均價為5.74元/公斤,低于上周的6.01元/公斤,低于去年同期的7.43元/公斤;肉雞均價為7.96元/公斤,低于上周的8.35元/公斤,高于去年同期的7.8元/公斤,可以看出,無論是豬價還是雞價,其價格均是在豆粕下跌之前就已經開始下行,對豆粕價格起到拖累作用。
綜上所述,回顧一下今年的豆粕漲跌也有邏輯可言,簡單說在豆粕漲價的時候,除了人民幣貶值是實質利多,天氣炒作只是對減產的預期,國內豬價雖然暴漲,但是當時主因是“量少”,如今大豆減產已經被證明是假的(并沒有減產,只是產量少于去年,去年是超預期豐產),基本面雖然改善,但根本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下游養殖的量也沒有起來,因此前期暴漲之時的根基不牢,沒有上拉動力之后下跌也就理所當然。從目前豆粕情況看,想漲價就要人民幣繼續貶值,或者繼續幻想惡劣天氣的出現,或者國內需求真的出現好轉,但是拋開各產區天氣、國內經濟及基本面等因素來說,當市場人士從看多變為迷茫,進而轉為看跌之后,行情悄無聲息的開始好轉也不失為一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