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春節期間美豆及油粕、美玉米皆遭遇重挫。一方面來自阿根廷天氣炒作結束,洪澇消除。巴西馬托格雷索州大豆收割完成16.3%,增產預期依舊。阿根廷和巴西次季玉米播種進度快于去年同期,分別為96%和12%。盡管中國春節期間,美豆周度出口創出5周新高,但市場更多擔憂南美豐產及美墨爭端。
南美豐產的壓力,傳統二月頓挫正在來臨。
往年3月1日公布結轉庫存時出現,今年不同,1月報告史無前例的降低單產,預計CBOT3月合約很難因庫存調高而再現低點,但更大的可能來自南美的豐產壓力。
首先,巴西總產大幅提升,盡管收割進度略有延緩,但從已經收割省的大豆品質來看,97%達到良好。各家機構提高巴西產量,商品天氣集團近日稱巴西植物健康指數非常強,為過去33年來第5高,用此來預測全國產量, 比美國農業部目前的1.04億噸高出200-400萬噸。豆類價格走低,生柴補貼流產概率加大,豆油亦大幅走弱,國際豆棕價差(阿豆油FOB-印尼棕油FOB)跌至負值,棕櫚油受益于減產疊加高需求,略有支撐。
其次,巴西港口船泊排船翻倍提升,從1月就明顯高于往年。預計3月到達中國。1月27日預計排船195萬噸,而三天后就將排船增至439萬噸,是去年同期的兩倍。隨著近幾年巴西運輸能力快速提升,除非出現持續降雨影響運輸,否則天量巴西豆將順利涌入國際市場,低價巴西豆更可能使美豆遭遇洗船,加之美政策風險,巴西豆存在更好的比較優勢。
南美天氣恢復良好基本屬于玩家意料之中,而特朗普新招力度卻在意料之外,去年奧巴馬通過的美豆油生柴補貼政策已然擱置不提,美豆油跌回補貼通過前的價位,近期美國與墨西哥邊境墻爭端愈演愈烈。特朗普簽署修建邊境墻的行政令,計劃向墨西哥征收20%的進口稅,用于造墻。墨西哥總統恩里克隨即表示墨西哥不會為隔離墻買單,并宣布取消訪美計劃。
目前墨西哥人民開始大范圍抵制美貨,而盤面也以環保色悲觀地守望以待。
梳理美國與墨西哥的農產品貿易,墨西哥每年進口大豆430萬噸(全球第三大進口國),豆粕進口250萬噸(全球第六大進口國),進口DDGS180萬噸。美國相較于巴西、阿根廷存在毗鄰的地理優勢,從美國至墨西哥的大豆運費比從巴西至墨西哥的運費低 16 美分/蒲,因此墨西哥大豆、豆粕進口貿易多來自美國。此輪邊境墻爭端可能導致美國失去大量美豆及美豆粕出口需求,導致美豆周一大幅重挫。
策略上看,節后國內油粕谷物走勢偏弱,棕櫚油受助于減產疊加出口較好,相對堅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