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期貨市場上雙粕表現較為強勢。截至昨日收盤,豆粕1705合約報2964元/噸,上漲25元/噸或0.85%,成交量減少26萬手至117.7萬手,持倉量減少47668手至228.5萬手,近17個交易日累計漲幅為6.7%;菜粕1705合約報2480元/噸,上漲12元/噸或0.49%,成交量減少20.5萬手至53.4萬手,持倉量減少54232手至77萬手,近17個交易日累計漲幅為8.25%。
現貨方面,方正中期期貨提供的數據顯示,2月8日,遼寧營口國產遠月加籽菜粕價格穩定,當地生產商國產加籽菜粕2月合同報2600元/噸,3月合同報2650元/噸,價格維持不變;廣東東莞國產加籽菜粕價格持平,當地某生產商現貨合同報2530元/噸,與前一日持平。
昨日資金普遍認為美國農業部(USDA)即將公布的供需報告或調降美國及全球2016/2017年度大豆年末庫存預估,這一預期帶動了多頭熱情。“美豆指數震蕩偏強,突破了均線壓力位,擺脫前期的震蕩區間,粕類油脂順勢走高,短期市場焦點在月度供需報告,預計將下調美國與全球大豆的期末庫存。”廣州期貨在報告中表示。
不過,業內人士也指出,國內方面,雖然此前中央一號文件點燃了農產品(11.84 +0.25%,買入)市場,但春節過后下游消費進入傳統淡季,目前國內大豆和豆粕庫存量仍然較高,豆粕供給充足,豆菜粕價差持續回落,豆粕對菜粕的影響較大。
國內方面,IGC報告顯示,2016/2017年度中國大豆產量預計為1310萬噸,與此前預測一致,上一年度為1180萬噸。大豆進口量預計為8700萬噸,與此前預測一致,上一年度為8400萬噸。因此,大豆供應總量預計為1.134億噸,與此前預測一致,上一年度為1.078億噸。2016/2017年度國內大豆用量預計為1.017億噸,與此前預測一致,上一年度為9730萬噸。
長江期貨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2017年度,我國蛋白粕生產量預計為8337萬噸,較上一年度增加248萬噸;進口量預計為105萬噸,較上一年度增加43萬噸。蛋白粕飼用消費量預計為7937萬噸,較上一年度增加272萬噸,增幅為3.5%;出口量預計為218萬噸,較上一年增加5萬噸;年度蛋白粕結余量預計為31萬噸。
方正中期期貨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從現貨市場來看,政策的帶動令農產品整體出現偏強反彈,主產區盡管菜籽尚未上市,但過產菜籽報價大幅上調,并且即將進入傳統需求旺季,市場預期好轉,刺激菜粕期貨價格偏強反彈。不過目前來看,沿海地區菜籽進口成本變動有限,豆菜粕價差明顯回落,菜粕報價受到壓制而震蕩回調,近期建議震蕩偏多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