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豆拉升,因為市場忽略了偏空的美農2月報告數據,以及巴西豐產前景,轉而繼續炒作需求良好的預期。連豆粕05合約雖然周內也是大漲,但今天收于3000元下方。現貨基本面還是沒有利多,只是由于期價拉升小漲。截止今日,京津冀魯地區豆粕主流價格在3160-3220元,長三角地區豆粕主流價3190-3240元,兩廣地區豆粕主流價格為3200-3250元,價格較上周漲20-40元。目前豆粕期價走勢強于現貨,其中現貨與m1705主流價差由200-320元縮窄至190-270元。
技術面上,CBOT大豆主力合約上周拉升之后,再次進入調整節奏,上周畫的黃金分割線效果不大,暫時沒有找到比較好的方向,先觀望。大連豆粕主力1705合約上周拉升,走勢基本符合上周畫的黃金分割線,即0.382,0.5,0.618對應的位置分別是2837元/噸,2863元/噸和2888元/噸。此外,由于今天m1705沒有站穩3000元,并且收長上影陰線,日線級別形成雙底,接下來回調是大概率,目前點位2850元。基本面上,無論是大豆供應,還是豆粕下游需求,暫時都不利于市場。能談得上利多的只有,國外的大豆需求良好的炒作和阿根廷詭異的天氣,以及國內宏觀政策的調控(即將和正在實施的大規模基建)。
本周談一談筆者對現階段現貨貿易時資金利用率這個風險的理解。期貨交易資金再怎么理由也很少甚至不會超過100%,但是現貨不一樣,為了盡可能的提高資金利用率,現貨市場的做法大體是這樣的,在從上游采貨的同時,貿易商相互之間滾動做單,其模式大體是這樣的,甲乙丙丁四個都是貿易商,乙從甲那里買100噸貨賣給丙,丙將購入的合同賣給丁,丁又把采入的合同執行給甲。這樣原本只有100噸的豆粕在四家貿易商手里全部對鎖,貿易量變成了400噸,甚至不用實際交付,資金利用率可達到100%,如此重復三次,資金利用率便是300%,甚至理論上只要,資金利用率無限大。貿易商滾動做單是現在豆粕貿易市場常態,在供應能夠保證的前提下,這么做起到更快發現價格的良性作用,但副作用是利多和利空被放大。
在供應不能保證時,就會發生坍塌式的違約風險,例如:甲的上游斷供,那么甲乙丙丁四家流通的100噸豆粕便都不能如期交付。此時,誠信貿易者會虧損補貨交付下游,不誠信者就會打人情牌,延遲交貨利益不會受損,如果這種行情長期維持,誠信貿易者會越來越少,不誠信者越來越多,于是形成習慣性違約。經過這種行情之后,供應雖然恢復,但市場貿易商數量已經大大減少,之前違約者又重新變得誠信了。如此周而復始,正如文章開場白所述。
即2017年中小養殖戶和中小飼料廠數量繼續減少,取而代之的是集團性的養殖場和飼料廠(這個沒有具體數據,是根據筆者接觸的養殖戶和飼料廠近兩年經營狀況做出的判斷,其中大型養殖場和飼料廠數量在增加是肯定的),對于豆粕貿易商來說,賴以生存的壞境更加惡化,無論情愿與否,無論是不適應,與時俱進是生存下去的唯一法寶。以油廠為例,三年前,國內銷售基差的油廠數量極少,現如今,國內不銷售基差的油廠數量極少。貿易商也是如此,由于現貨受市場供需關系影響的權重更大一些,大連豆粕受資金情緒影響的權重更大一些,前者反應和價格波動區間經常滯后和小于后者,表現形式便是在交易時間內,每周、每天甚至每分鐘豆粕期現價差都在不斷變化。所以貿易商做期現套利不失為一條不錯的出路。遺憾便是資金使用率不能也無法再像傳統貿易那樣超過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