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飼料原料,豆粕的需求取決于養殖水平,而畜禽養殖最終還是用于人的消耗,可見飼料看似是給畜生吃,但最終還是給人吃。因此,從長期看,決定飼料需求的因素無非三個:人口因素,人均肉類消耗量,以及飼料轉化效率。
從人口角度看,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人口增速將會放緩乃至停滯。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5.68‰,在二胎政策的影響下雖有所恢復,但效果甚微。目前,主流意見認為我國總和生育率僅1.5左右,遠遠低于自然更替率。因此,人口低增長已經難以支撐肉類消費需求(飼料需求)的提升。
人均消耗量方面,我國豬肉人均消費已經達到了40公斤/人.年,雞蛋消費在21-22公斤/人.年,肉禽消費也已經處于較高水平,肉蛋類需求難于維持過去幾年高速增長。同樣,人口結構的變化也會對人均肉類消耗量起到影響,生育水平的下降將導致老齡人口比例的增加,而相比于年輕人而言,老年人對肉類的消費水平顯然更低。此外,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也是支撐肉類消費的重要因素,隨著經濟結構的轉變,科技水平的發展將替代更多的體力勞動,因此肉類需求也會受到影響。
最后,規劃化養殖的提升,養殖水平的發展,將提高我國的飼料利用效率,這對于飼料總需求也將起到限制作用。綜合考慮,長期看來,支撐飼料需求增長的因素不足,而在全球大豆供應整體寬松的背景下,豆粕的走強也缺乏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