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進入四月份,國內養殖旺季即將到來,作為飼料中主要的蛋白添加來源,豆粕需求即將迎來利好,但是從3月份豆粕行情走勢來看,簡直差的“令人發指”。到目前為止,豆粕行情表現掙扎,恐難復制去年4月份價格大漲的神話,其中雖有需求端低迷的原因,但豆粕供應水平增大也難辭其咎。據本網不完全統計,4月份到港大豆量將超過770萬噸,其中巴西大豆所占比例超過三分之二,4月份豆粕市場面臨的供應端利空壓力將大于去年。
大豆到港增多 逼高工廠開機率
據統計,4月份港口大豆預計到港量在770-790萬噸,較去年同期的707萬噸增長近10%,而截至3月24日當周,港口大豆庫存為642萬噸,環比前周增加19萬噸,工廠面臨較大的原料供應壓力。以中糧集團旗下的油廠為首,3-4月份部分工廠將進行春季停機檢修并更新鍋爐設備,此前預計統計周期在20-40天左右,上述工廠恢復開機的時間多集中在4月6日至4月20日之間。但是目前來看,在大豆進口數量增多、港口大豆庫存高企的原料供應壓力下,工廠很難維持如此長時間的停機周期,預計4月上旬部分工廠將提前結束檢修恢復開機。截至3月29日,國內油廠整體開機率在56%左右,預計4月份開機率將升至60%以上,豆粕的實際產量將因此提高。
原料轉為巴西豆 豆粕成本下降
據了解,4月份到港大豆船期中,巴西大豆進口量約在530萬噸左右,占4月份進口總量近70%,第二季度國內大豆壓榨生產原料中,美國大豆將逐步被巴西等南美大豆取代。4月船期的美灣大豆多為壓榨負利,而以巴西大豆為原料進行壓榨則略有盈余。因巴西大豆種植成本及裝運成本均低于美國大豆,因此同月船期巴西大豆到港價格低于美灣大豆40-50元/噸,較美西大豆價格便宜80元/噸左右。工廠將壓榨原料替換成巴西大豆后豆粕生產成本將相應下降,同時由于工廠壓榨微利,或將刺激工廠生產積極性,豆粕產出進度將加快。
未執行合同集中近月 豆粕難保低庫存
截至3月24日當周國內主要地區豆粕庫存和未執行合同數量的統計。國內豆粕庫存與未執行合同均處下降趨勢,不過這并不值得高興。首先,造成上周豆粕庫存與未執行合同均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工廠停機較多,豆粕產出量下降,且臨近月底,3月合同進入點價截止期,下游貿易商集中點價才使得上述數據下降。其次,目前剩余未執行合同大多為4-5月的近月基差,而4-5月我國大豆進口總量預計將達到創紀錄的1600萬噸,折算成豆粕產量將超過1200萬噸,在集中執行完近月基差合同后,豆粕庫存恐開始增加,屆時高庫存狀態將使得豆粕現貨價格反彈受阻。
綜合上文來看,4月份豆粕即將面臨較大的供應端壓力,在需求尚未恢復的情況下,豆粕價格大幅反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另外值得注意的是,3月31日美國農業部將發布新季大豆種植意向報告以及2017年第一季度大豆庫存報告。由于此前美國大豆展望論壇上對大豆種植面積預估值大幅調高至8800萬英畝,市場預估本次報告的預估值將貼近8800萬英畝,超過去年的8340萬英畝,再次為美國大豆增產造勢,進而利空國際豆價。中國糧油信息網分析師李一峰認為,本次報告對國內豆粕行情的波及程度值得重視,預計在報告公布后的4月初,國內豆粕價格很有可能出現前半年的最低點,考慮到4月份養殖業逐漸恢復補欄或投苗,即便是補欄規模不佳,其對豆粕的剛性需求仍在,4月初不失為下游廠商尋機點價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