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6月9日)美國農業部六月供需報告公布當日,美豆一度因超預期的南美大豆產量而承壓下挫至932.6美分,但由于報告內容波瀾不驚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因而它所帶來的利空影響也轉瞬即逝,美豆期價最終勉力收高,為最近六個交易日第五次上揚,距離5月末觸及的14個月低位909.4美分,已累計反彈2.88%,而撐起美豆走勢的正是來自于投資者對于美國中西部地區炎熱高溫天氣的擔憂;當然天氣炒作總是插曲不斷,因天氣預報稱美國中西部6月中旬的降雨形勢將比上周末有所好轉,而北部平原也會從此次降水受益,因而拖累本周一(6月12日)美豆在連續五個交易日上漲后出現首次下跌10美分之多;但昨日USDA首次公布的今年美豆優良率,如期偏低于去年及上年同期,也反映出早期美豆生長一定程度受到了來自天氣的影響,后續仍需進一步觀察天氣形勢發展,畢竟按照中國農諺來說,“五月旱不算旱,六月下雨吃飽飯”。
目前美豆正處于逐漸邁入生長季的階段,市場炒作焦點也轉向了美國玉米帶的天氣。其實自進入生產周期之后,種植帶的天氣便擁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多空雙方紛紛把“寶”押在了多變的天氣上。期價一度重挫至14個月低位909.4美分,而就在期價“亦步亦跌”之時,產區卻傳來了高溫干燥的天氣預報,推動美豆上演了六日之內連續五日攀升的走勢,也國內油脂油料紛紛跟盤探底回升。市場也將目前美豆11月期約走勢與2015年同期相比較,當年6月基金空頭平倉刺激價格上漲,市場猜測今年6月份能否在天氣題材的支撐下由空翻多。
然而天氣炒作插曲不斷,播種進程中的降雨來去匆匆。據美國氣象機構預報稱,6月中旬美國中西部的降雨形勢總體好轉,降雨量集中在0.5-1.5英寸,局部雨量較大;而在中度干旱的北部平原,降雨量集中在0.50-1.0英寸,而一部分超過1英寸的降雨已經在周末期間出現。預計未來七天內的降雨伴隨降溫天氣將會對美國中西部和北部平原的農作物生長有利。不過從美國農業部周一公布的截至6月11日的作物優良率來看,部分作物生長還是一定程度受到前期不利天氣的影響。
其中美國春麥優良率大幅下滑,數據顯示美國春麥生長率為45%,預估值為53%,此前一周為55%,去年同期為79%,氣象預報員稱,上周末北部平原的將會應該會緩解春麥的生長壓力。過去一個月里,北部平原的南北達科他州的降雨量僅為正常均值的20-60%,而過去半個月則在正常均值的20%以下。這一地帶的大豆、玉米產量各自占美國總產量的12%和9%,同時這一區域又是美國春小麥的主產區,60%的春小麥集中在這兩個州種植。
而當天美國農業部首次公布的美豆優良率為66%,偏低于市場預期,上年同期為74%,美豆種植率為92%,預估值為94%,此前一周為83%,上限同期為91%,五年均值為87%。由此來看,6月份期間美豆優良率的每次變化都將會牽動市場神經,而據市場人士稱,6月份只要不是出現類似于2012年50年一遇的極端干旱,稍許的降水匱乏對于美豆單產而言,完全可能在7、8月的正常雨勢中得以恢復。此外,有關厄爾尼諾是否會在今年秋季出現的爭論也仍在持續,上周四(6月8日)美國國家氣象局下屬的氣候預測中心(CPC)發布月度預測報告,預計今年秋季北半球很可能出現中性天氣,沒有活躍的厄爾尼諾或者拉尼娜天氣特點; 但CPC報告指出,相對長期均值而言,秋季出現厄爾尼諾的幾率仍然達到35%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