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剛剛收獲的大豆產量創下六年新高,但是龐大的進口需求不會很快減退,這對于兩大供應國――美國和巴西不啻是個好消息。
中國是世界頭號大豆買家,全球每年出口的大豆有近三分之二的目的地為中國港口。2016公歷年中國的大豆進口總額達到340億美元。
去年中國政府推出相關項目,計劃在2015年起到十年里將國內大豆產量提高60%。
去年中國政府還取消了玉米等作物的臨時收儲項目,這可能鼓勵農戶將這些農作物的耕地改種大豆等替代作物。但是看來該計劃的實施并不順利,因為國內大豆價格下跌,明年大豆產量可能下滑。但是,即使國內大豆產量增加,也不足以滿足國內全年的需求。
中國是全球主要的豬肉消費國,大部分進口大豆用于滿足生豬養殖業的飼料需求。只要消費者沒有顯著改變飲食習慣,中國實現大豆生產自給自足的目標就很難實現。
中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大豆產量為1440萬噸。
美國農業部預計今年中國大豆產量接近1420萬噸,比上年增加10%,也是六年來的最高水平,因為收獲面積增加。
但是本年度中國的大豆用量可能達到近1.11億噸,意味著國內大豆產量只能滿足大約七周的需求。即使中國將大豆產量提高60%,1900萬噸的產量只能滿足九周的需求。
中國的需求非常強勁,國內消費占到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是第二大消費國美國的消費的近一倍。
去年美國大豆產量為1.17億噸,巴西產量為1.14億噸,均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兩國的大豆總產量在過去十年中增長近三分之二,主要原因是中國的需求旺盛。和美洲大豆不同的是,近年來中國大豆單產并未出現穩定增長的趨勢,而且單產遠低于美洲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