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周四報道稱,中國飼料行業團體起草的提議草案顯示,中國正在考慮限制養豬和禽飼料配方中的蛋白用量。這也顯現出中國擔憂關稅貿易戰可能導致大豆供應趨緊。
往年這個時候正是中國采購美國大豆的旺季,但是由于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中國7月初對美國大豆在內的商品加征關稅,以報復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自那之后,中國基本停止進口美國大豆。美國農業部出口檢驗報告顯示,過去數周美國沒有對中國(大陸)裝運任何大豆。
中國飼料行業協會網站刊發的一份9月底起草的文件草案顯示,協會希望限制豬飼料、產蛋雞飼料以及白羽肉雞飼料中的粗蛋白以及總磷含量,以便減少飼料原材料消費,同時減少動物養殖造成的環境污染。草案建議在牲畜飼料中使用最低量的蛋白。
中國一家主要飼料加工廠的官員稱,如果草案得以實施,飼料中的豆粕用量將會下降,因為蛋白最高含量將有封頂。
根據草案建議,豬飼料和家禽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最低標準將下調3%。如果下周得到政府批準,本年度中國大豆需求減少1000萬噸。根據草案建議,3到10公斤仔豬復方飼料中粗蛋白最低含量將會降至17%,低于現有的20%。當生豬重量超過100公斤時,在出欄前建議使用蛋白含量10到12.5%的飼料。作為對比,目前中國農戶喂養成年豬的飼料蛋白含量為13%到14%。中國飼料工業協會還建議下調生長肥育豬、蛋雞和肉雞配合飼料的粗蛋白最低含量標準。
中國飼料加工商通常使用豆粕來提高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這意味著如果實施最低蛋白含量標準,那么將會大幅減少豆粕需求和大豆進口。一位豆粕貿易商稱,這將會造成豆粕用量減少8%,豆粕需求將會減少800到1000萬噸。基于79%的大豆出粕率,這將有助于大豆需求減少1000到1300萬噸。
去年中國豆粕消費量為6700萬噸,其中超過40%用于生產豬飼料,超過20%用于生產禽飼料。
自從中國政府對美國大豆征收25%的關稅后,中國加工商一直在想辦法在不進口美國大豆的情況下滿足養殖行業的巨大需求。
上月中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今年大豆進口將會減少10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