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報道:國際大豆豐收的利空已經基本消化,若中國對美豆詢價和采購出現,美豆出口改觀預期必然會增強。并且養殖旺季來臨,廠商對豆粕的挺價意愿將更加強烈。對于未來一段時間的豆粕,不必過于悲觀。
最近一段時間,國內非洲豬瘟疫情時有出現,加之新的飼料配方開始調低蛋白用量,國內市場對豆粕需求較為擔憂。雖然我國尚未出現大規模進口美豆狀況,但短期港口地區進口大豆供應并不緊缺。并且,G20峰會中美就經貿問題達成共識,國內豆粕市場表現疲軟。
不過,當前國內大豆壓榨開始虧損,為近9個月以來首次,并且后續進入養殖旺季,因此豆粕或逐漸進入抗跌狀態。
美豆將被樂觀情緒帶動
目前,美國大豆收割已經進入尾聲,USDA預估產量為46億蒲式耳,雖然較去年的44.11億蒲式耳增加4.28%,但低于市場預期的46.7億~47億蒲式耳。尤其預估單產在52.1蒲式耳/英畝,低于市場一度認為的52.9~53.1蒲式耳/英畝的范圍,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美豆產生支撐。
隨著本月初中美兩國領導人會晤,雙方達成了90天內不再加征更多關稅的協議。一旦我國企業對美國大豆開始詢價采購,第一大豆需求國重新回到美國市場必然給美國大豆帶來支撐,這種樂觀情緒會一掃當下美豆出口不良的陰霾。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美國出口本年度大豆2330萬噸,僅完成年度計劃的45%,低于去年同期的56%,更低于最近5年69%的平均值。
豆粕去庫存周期臨近
由于過去較長一段時間國內大豆壓榨利潤良好,加之12月進口大豆供應偏緊預期升溫,部分油廠加大了大豆采購力度,并維持了較高的開機率。隨著生豬疫情持續,加上國內豆粕市場價格大幅波動,飼料和養殖企業對豆粕的采購有所放緩,部分油廠出現豆粕脹庫現象。隨著被迫停機限產和裝置檢修的出現,國內油廠的開機率開始下降。截至11月底,全國各地油廠大豆壓榨總量169萬噸,較前一周下降0.28%;壓榨開機率為48.25%,較前一周降低0.13%。
目前距離春節已不足兩個月,雖然國內生豬疫情偶有出現,且飼料配方進行了調整,但畢竟春節前為國內肉禽的重要養殖時期,下游對飼料的需求將持續放大,這對于豆粕的需求將產生提振作用,并將有利于降低當下豆粕的庫存。
大豆壓榨持續虧損
隨著美豆出口樂觀情緒升溫,以及“中國將立刻進口美國農產品”聲音的出現,美豆價格大幅走高。然而國內油粕跟漲有限,導致國內大豆的壓榨持續虧損。截至12月3日,我國進口1月船期的美國大豆理論到港成本處于3810~3910元/噸,進口南美1月船期大豆的理論到港成本為3230~3280元/噸。由此核算,進口美國大豆壓榨現貨虧損330~420元/噸,在期貨盤面套保則虧損620~710元/噸;進口南美大豆壓榨現貨盈利250~270元/噸,但在期貨盤面套保則虧損10~30元/噸。
期貨套保無利潤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現貨生產和銷售節奏,油廠對豆粕的挺價意愿將逐漸增強。而隨著美豆進一步走強的可能性增加,進口大豆到港成本繼續抬升,必然會給豆粕提供支撐。
整體來看,國際大豆豐收的利空已經基本消化,若中國對美豆詢價和采購出現,美國大豆市場出口改觀的預期必然增強,并且國內大豆壓榨利潤已經進入虧損狀態,加之養殖旺季的來臨,廠商對豆粕的挺價意愿將更加強烈。因此,對于未來一段時間的豆粕,不必過于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