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報道:因預期美農季度庫存和播種面積報告利空,上周四內外盤豆類價格大幅下挫,但隨著報告公布,利空釋放,市場逐漸把注意力關注到美國新作大豆播種面積下降以及后期種植期天氣方面,這些利多因素將成為豆粕市場下一步的炒作熱點,可望推動豆粕期貨走出一波上漲行情。
現實利空逐漸消化
去年10月以來,一直籠罩在豆粕市場的利空因素不外乎以下幾點:中美貿易摩擦緩和,美豆進口預期加大;南美大豆產量將恢復性增加;美國大豆豐產,出口下降,庫存升高;國內非洲豬瘟疫情擴散,豆粕需求下降。因此,大連豆粕期貨綿綿下跌,主力合約一度下跌近600余點。
但目前看,這些利空因素已經成為“明牌”,被市場逐漸消化。中美貿易糾紛有所緩和,而且在前期已經進口了1000多萬噸美豆,對國內市場的沖擊已經體現;在美國農業部季庫存度報告中,因出口下降,美豆季度庫存增加甚至超預期增加是大概率事件;由于阿根廷大豆生產不大可能再度出現惡劣天氣,南美大豆產量恢復性增產也在意料之中。目前巴西大豆收割超過四分之三,龐大供應預期也已被市場接受;市場一度擔心非洲豬瘟疫情擴散會造成生豬存欄量下降20%—30%,但現在部分地區警報解除,加之新增病例減少,實際情況可能不至于那么悲觀。豆粕期貨經過半年多的下跌,基本將前述利空逐一消化,除非利空程度進一步加深,否則對市場影響將減弱。
潛在利多浮出水面
由于季度庫存數字高于預期,在悲觀的市場環境中,美國農業部公布的今年美豆播種面積預估低于預期的利多消息一度被市場忽視。上周五晚,美國農業部第一次基于實際調查的今年美國農產品播種面積報告如期公布,其中大豆播種面積預估為8461.7萬英畝,較去年的8919.6萬英畝減少457.9萬英畝,低于市場平均預估的8619.1萬英畝,亦低于美國農業部在2月農業展望中預估的水平,這將是美豆播種面積連續第二年下降。
除播種面積下降外,今年美豆生產的第二個不利因素則是目前在主產區出現大面積洪水。據了解,兩周以前,一場“炸彈旋風”襲擊了美國中西部,給艾奧瓦州、內布拉斯加州、威斯康辛州、明尼蘇達州和南達科他州等地帶來了大雪和凍雨,引發嚴重洪水災害。美國最長河流密西西比河的流量創下歷史新高,部分堤壩被沖毀,至少5個州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而這些州均是美國大豆主產州。本周以后,美豆將進入播種季,洪水肆虐,將可能造成美豆播種延遲,對早期生長不利。
國內豆粕需求急劇增加
從供應端看,美豆進口中國有所恢復,南美大豆豐收上市;從需求端看,非洲豬瘟疫情肆虐。市場普遍認為國內豆粕現貨市場一定是供應充裕、需求低迷,但事實并非如此。據監測,截至3月29日當周,國內沿海主要地區油廠豆粕總庫存量63.22萬噸,較前周的62.31萬噸增加0.91萬噸,增幅在1.46%,但較去年同期79.01萬噸減少19.98%,為歷年來同期最低水平。從需求上看,因菜粕價格上漲,豆粕性價比上升,豆粕市場占比提高,最近一個月,豆粕需求急劇增加。據監測,3月份國內油廠豆粕成交量為469.87萬噸,月環比增加316.5萬噸,增幅為206.37%,同比去年增加34.12萬噸,增幅為7.8%。
綜上所述,雖然豆粕基本面依舊利空重重,但期貨市場更愿意炒作潛在因素。或者說目前的價格已經充分消化了過往利空。隨著美豆進入播種季,一年一度的美豆生產方面的信息將成為今后豆粕期貨市場的主導。在美豆播種面積下降和不利天氣背景下,豆粕期貨將更易于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