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友提問:馬老師,請問為啥美豆災情這么嚴重,市場卻幾乎沒有什么反應呢?
首先,不太清楚你說的市場幾乎沒反應,具體指的是美豆沒反應,還是連粕沒反應。按照我的理解,你應該說的是美豆沒什么反應。其實美豆已經有反應了,從5月份種植進度報告公布以來,天氣升水100多美分/蒲式耳了,盤面上美豆已經漲了不少了,一度逼近950美分/蒲式耳。
所以天氣升水問題已經在美豆上得到了一定的反應,進入7、8月份后,7月份基本上不會對6月底公布的種植面積進行重新修訂,所以炒作的熱點一般是對單產的預期,市場預期單產下降,但是下降多少,也與后面的天氣有關,所以7月份可能是炒作單產。而在8月份,USDA有可能對6月份的種植面積以及7月份的單產預估進行重新修訂,所以又有更多的不確定性。
我個人認為,現在盤面上美豆的價格已經反映了天氣對種植面積、種植進度的預期,后面7、8月份主要是基于天氣來炒作單產以及對種植面積和單產的修訂,而目前可能被炒作的因素沒有繼續發酵,所以盤面上也相對平靜一些。
另外,美豆結轉庫存是相當高的,庫存壓力比較大,也是壓制美豆上漲的一個潛在因素。不過大阪G20峰會之后,美方說我們需要采購大量美國農產品,我們這邊好像也沒提,最近只是說我們先采購少量美國農產品,以示誠意,大米開始進口了,沒聽說大豆的進口,之前54萬噸的好像是過去的合同,而不是最新的采購,所以美豆結轉庫存較大的問題,似乎目前還是沒有解決,天氣平靜了,盤面慢慢開始走供需邏輯。
如果你指的是國內豆粕的話,其實也是有反應的,國內豆粕隨著美豆種植進度報告各種利多,價格也隨著美豆一路上漲,其實這個時候國內豆粕的庫存并不像之前那樣去化,而是開始出現庫存拐點,慢慢累積了,但是當時天氣市大于庫存,價格繼續上漲,漲到3000多之后,豆粕在高位震蕩。
在高位震蕩的過程中,其實庫存還是在累積,但是市場并沒有下跌,因為后面即將發生的兩件事情,對豆粕價格可能有較大影響,在這些事件結果沒出來之前,盡管庫存開始從低位累積,但是盤面只是在那里震蕩。第一件事情就是6月底美豆種植面積報告的公布,那天晚上,多頭資金進去很多,豆粕大漲,結果晚上收盤之后,公布的美豆種植面積大幅下降,玉米種植面積大幅增加,雙雙超預期,美豆大漲,美玉米大跌。
然后周末緊接著發生了第二件事情,那就是大阪G20峰會,市場其實對這次峰會并不抱太多預期,我們想拖,特朗普也想拖,我們想拖到特朗普下臺,特朗普想拖到他連任。雙方各退一步,對雙方又有好處,因為雙方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只是在不同的階段核心利益不同,雙方都需要以時間來換空間。但是最終談判的結果似乎被認為是緩和,特朗普又說我們要采購大量農產品。
美豆種植面積減少超預期的利多可能已經在當天晚上收盤之前,資金十分敏銳的感受到了,所以入場做多,但是漲幅并不斷大,只是為了G20談判結果留一個預期,避免漲得過高,跌得越狠。然而,在7月1日開盤之后,豆粕回吐夜盤漲幅。
隨著天氣的緩和,中美貿易談判重啟,市場預期未來進口大豆到港會陸續增加,供應壓力極大,而此時國內豆粕庫存開始加速累積,市場終于開始注意到了庫存的變化,盤面開始下跌,其實豆粕現在最大的問題可能不在進口到港,而是需求端的問題,連續幾個周的累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