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報道:當前大豆主要出口國大豆供應充裕,市場對中國大豆供應缺口的擔憂基本消失。國內豆粕市場的反彈動力主要來自供應端,但受需求端制約,國內豆粕價格選擇向上突圍的概率不大。
8月初以來,中美貿易摩擦對國內外豆類市場的影響程度明顯加重。在美方表示要在9月1日對中國3000多億美元輸美商品加征關稅后,中方果斷暫停對美農產品采購計劃,美豆應聲回落而國內豆類市場大漲。
美豆面積和產量下調
美國農業部在8月大豆供需報告中將2019年美豆播種面積下調到7670萬英畝,為2012年以來最低水平,較7月預估數據調降330萬英畝,同比降幅高達14%。預計美豆單產為48.5蒲式耳/英畝,與上月持平,同比下降6%。預計2019年美國大豆產量為1.0016億噸,較上月預測值再降448萬噸,較上年產量下降2350萬噸,同比降幅高達19%。美豆產量年度降幅如此之大并不多見。通常情況下,如此利多的數據足以推動CBOT大豆市場大幅飆升,但此次數據公布后市場不漲反跌,更多是對當前中美大豆貿易的悲觀預期以及美豆龐大庫存壓力的理性反應。
天氣炒作預期降溫
美國農業部公布的大豆周度生長報告顯示,截至8月11日當周,美國大豆優良率為54%,連續五周持穩,處于近6年最低水平。美豆開花率和結莢率分別為82%和54%,較常年生長進度約有兩周的延遲。春澇導致的種植延誤使2019年美豆生產遭遇前所未有的窘境,但中美經貿關系持續惡化,造成市場對減產的敏感度降低,同時慣有的天氣炒作行情經常是曇花一現,持續性偏差。從美國氣候預測中心發布的美國月度旱情展望看,8月美國大豆主產區土壤濕度基本正常,發生持續性干旱的可能性較小。由于2019年美豆生長進度偏慢,9月中下旬尚未成熟的美豆面臨的秋季霜凍風險將較常年偏高。
大豆進口結構持續優化
多年來,大豆貿易一直在中美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自去年美國頻繁對中國實施貿易制裁后,中國政府積極拓寬大豆進口渠道,有效避免了美豆進口減少對國內大豆供應的影響。上半年我國大豆進口結構進一步優化,來自阿根廷和加拿大的進口大豆數量甚至已經超過去年全年,分別為240萬噸和216萬噸,在中國大豆進口總量中占比均超過6%,而美國大豆占中國市場份額則由2018年的19%降至上半年的16%,中國市場對美豆的依賴度繼續減弱。前不久,國家海關總署發布公告,允許俄羅斯全境大豆進口到中國,使中國大豆進口渠道進一步多元化。當前大豆主要出口國大豆供應充裕,企業采購節奏平穩,市場對中國大豆供應缺口的擔憂基本消失。
豆粕需求不足
6月國內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的同比和環比跌幅較5月繼續擴大,國內生豬養殖市場仍處于下降周期。從市場調研情況看,6月以來南方多省受到非洲豬瘟疫情影響,養殖戶提前或恐慌性出欄導致生豬存欄下滑幅度再度加大,預計7月全國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數據仍不樂觀。生豬養殖產業長時間陷入不景氣周期,直接導致國內飼料需求下降。一些以豬料生產為主的飼料企業,6月產量下滑幅度超過50%。業內人士表示,經過本輪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國內生豬散養戶大多已退出市場,整個飼料行業近兩年可能都很難恢復。
國內豆粕市場的反彈動力主要來自供應端,尤其是中美貿易關系的不確定性導致南美大豆出口貼水報價持續高位運行,國內進口大豆成本居高不下,豆粕市場表現出一定的抗跌性,但受需求端制約,國內豆粕價格選擇向上突圍的概率同樣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