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歸來,我國豆粕期現貨市場持續明顯上漲,成本端高企以及生豬蛋白需求可能面臨增長均給市場支撐,豆粕終端市場在假期消化了前期積累的部分頭寸,假期后持續保持剛需成交,重點在于10-1月基差。節后各地工廠提貨情緒保持良好、豆粕持續“實質性”去庫存,部分工廠限量、排隊現象依然存在。需要繼續關注飼料廠商備貨、工廠開機以及進口大豆后續采購、成本鎖定及榨利水平。周五(10月11日)中美經貿磋商取得實質進展,中國有望加大美豆采購,出口預期向好,為美豆上行提供動能;而從9月WASDE來看美豆期價向下空間有限,價格走勢仍將被中美磋商進程所左右。我國豆粕受成本高企及畜禽飼料需求預期增加托底,油廠挺價心理猶在,但較大幅度的反彈也應不易,核心變數依然是中美關系。
周內,美豆強勢上漲,周五主力期價一度觸及三個月高位,因有跡象顯示中美貿易磋商取得實質性進展,外媒提及未來中國對美國農產品的進口將增加至400-500億美元,更多細節將在未來3-5周敲定,形成第一階段中美貿易和談協議書面文件,預計將對全球農產品市場形成較大擾動。上周五美豆一度攀升至936美分,創下交投最活躍的合約自2018年6月14日以來的最高水平。
值得關注的是,歷年中國進口美國農產品基本在250-290億美元,因而400-500億美元的時間跨度仍值得思考;而對于國內油廠而言,進一步采購方向和節奏也仍需視榨利而定。,所謂“漲跌都是戲,關鍵看榨利”。
截至10月11日我國連盤豆粕主力M2001錄得3.78%的周度漲幅,但終未能突破3000一線,國內豆粕現貨主流報價區間3040-3190元/噸,環比假期前漲幅100-180元/噸。但長假假期之后,國內外期貨市場大漲,并未能帶動我國豆粕市場大規模成交,反而使得再破成交放量,尤其是在價格最低的廣東地區。
根據匯易大數據中心統計,截至10月11日的四個工作日,我國主流油廠豆粕總成交量為71.61萬噸,日均成交量為17.90萬噸,環比長假前一周的75.89萬噸總成交量下降4.28萬噸,或降幅5.63%。當周豆粕基差成交總量38.34萬噸,低于上周的38.60萬噸,現貨成交量為23.91萬噸,亦低于上周的37.29萬噸,周度提貨總量為52.20萬噸,上周為69.17萬噸。
國慶長假后主流油廠豆粕價格持續走高,終端飼料廠商采購雖然尚未完全啟動,但各地工廠提貨限量和緊張局面仍在持續,10月期間多數油廠不存在豆粕庫存和銷售壓力,目前局部油廠10月份已無現貨銷售,多以執行合同為主。預計國內豆粕基差還是繼續走強的預期,但是繼續購買美豆的預期也會讓市場很謹慎,會限制基差漲幅。
至于美豆市場,底部仍在不斷抬高,可能最終不但能站穩930美分,應該還有能力拓展更多的上升空間,如果未來一個月的天氣繼續配合。或者霜凍的確讓美豆受到更大的影響。那么向上的空間就較為客觀。繼續等待各時間節點的題材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