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19年11月15日的一周,全球油籽市場價格繼續下跌,主要因為中美遲遲未能簽訂第一階段協議,令人質疑貿易前景,美國和南美天氣形勢整體依然良好。
周五,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1月大豆期約比一周前下跌12.75美分,報收918.25美分/蒲式耳。美灣1號黃大豆的駁船報價為每蒲951.25美分,比一周前下跌13.25美分。Euronext交易所2020年2月油菜籽期約報收389.25歐元/噸,比一周前下跌0.5歐元。洲際交易所(ICE)的1月油菜籽期約比一周前下跌0.8加元,報收462.50加元/噸;阿根廷大豆在上河的現貨報價為333.37美元/噸,FOB價格,比一周前下跌8.68美元。阿根廷豆粕在上河的現貨報價為每噸319.78美元,比一周前下跌0.55美元。大連商品交易所2020年1月大豆期貨結算價為3,398元/噸,比一周前上漲15元。
周五,美元指數報收97.98點,比一周前下跌0.1%。
本周中美貿易形勢依然是油籽市場關注的焦點。周四晚間(11月14日)白宮經濟顧問Larry Kudlow表示中美雙方“接近達成協議”。此前市場一直擔憂兩國達成臨時協議的前景變差,因為兩國在一系列議題上存在分歧,其中包括中國采購美國農產品的具體金額以及時間,以及美國是否會取消早先加征的一些關稅。周五晚間中美談判最高官員舉行電話會議,尋求縮小在第一期貿易協議上的分歧,但是雙方在關鍵問題上仍然未能達成共識。周五美國商務部長Wilbur Ross在福克斯商業新聞網表示,特朗普總統還沒有同意把取消任何關稅作為協議內容,中國承諾采購美國農產品的規模也不明確。
10月份時特朗普說中國的劉同意將中國每年采購美國農產品的規模翻倍,提高到每年400到500億美元,但是中國表示采購將基于市場需求。中國堅持說,要達成第一期協議,中美必須分階段同比例取消以前加征的關稅,不過特朗普還沒有同意這么做。
本周有報道稱中國油廠采購多達7船美國大豆,12月和1月份船期,因為美國大豆價格更有吸引力,而且壓榨利潤豐厚。與此同時,超過200萬噸美國大豆船貨正在中國港口外排隊等待卸貨,因為需要找到倉儲空間。滯留港口的大豆幾乎都是中美貿易戰休戰期間中儲糧和中糧集團所采購的美國大豆。這些大豆只能進入特定倉庫,通常是靠近中儲糧油廠的倉庫。一些陳豆需要騰庫,為這些新采購的大豆騰出空間。
美國農業部周度出口銷售報告顯示,截至11月7日的一周,美國2019/20年度大豆凈銷售量為125.3萬噸,比上周低了31%,但是比四周均值高出5%。本年度迄今美國大豆出口銷售總量已達2227.47萬噸,相當于美國農業部全年出口目標的46.1%,過去五年同期的比例為66.1%。每周需要銷售61萬噸大豆就能實現美國農業部出口目標。
美國農業部作物進展周度報告顯示,截止到2019年11月10日,美國18個大豆主產州的大豆收獲完成85%,上周75%,去年同期87%,過去五年均值92%。近來美國農業產區天氣晴朗干燥,有助于農戶加快玉米和大豆收獲。
在南美,據農業咨詢機構Arc Mercosul公司稱,巴西2019/20年度大豆播種進度已經達到58.1%,低于去年同期的71.9%,也低于過去五年同期均值62.4%。。過去7天巴西大豆播種進度放慢,因為戈亞斯、南馬托格羅索、圣保羅以及東北部地區的降雨匱乏。頭號產區馬托格羅索州農業經濟研究所(Imea)稱,馬托格羅索州大豆播種工作已經完成了91.5%,上年同期為96.2%,五年平均進度為83%。巴西農業部下屬的國家商品供應公司(Conab)本周將2019/20年度巴西大豆產量預測數據上調到1.209億噸,高于10月份預測的1.204億噸,不過仍比美國農業部目前的預測低2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