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豆粕行情相信業內人士都在期待著明年的蛋白需求能大幅增長,以下我們從幾方面進行詳細分析:
第一,從需求方面看。生豬由于國家的政策鼓勵和養殖的利潤而增加復養,還有一系列的“商轉母”政策,按此推算,能繁母豬明年至少恢復70%以上,經過哺乳,斷奶,保育,2-3月第一批復養仔豬出欄,5個月的育肥,7-9月生豬預計可出欄。據農業農村部統計,11月生豬存欄環比增長2%,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4%,已連續2個月回升,并且臨近節日,生豬雖然積極出欄但也積極壓欄養肥,豬瘟雖然讓豬料需求減少,但是禽料的增長也彌補了不少。
據了解,今年包括深加工和飼料廠產量均下降30%-40%,一旦生豬供養恢復,飼料需求就不止這個數,至少是翻倍增長,因為后期由于豬肉的暴利和國家對生豬復養的保險和銀行的支持,企業為了提高存活率,會讓生豬的規模比原來擴大,國內對蛋白的需求一直都是不減反增,從2018年貿易戰開始,國家出臺的各類政策可以看出,調控飼料的蛋白配方(當然這個企業控制利潤很難執行);開放阿根廷豆粕進口,開放東南亞菜粕進口,與俄羅斯合作大豆種植,加大巴西大豆進口(以至于當時巴西升貼水高企)即使當時國內不斷加大進口巴西大豆,當時還是能有利潤。包括現在12月船期到港962萬噸,1月份到港估計1000萬噸以上,2月到港700萬噸,后期巴西基本預售了30%的大豆,想想現在豬瘟疫情還沒有全面解決的情況下,這么大的采購量足以證明國內對蛋白的需求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增加。2018/19年國內采購8650萬噸,壓榨需求1億噸,期間國儲也投放了部分,但是缺口還在,因此預期明年國內對蛋白的需求肯定回暖,飼料價格肯定翻倍上漲。
第二,從庫存方面看。據悉上周我國油廠積極采購配額內美豆,這將有效彌補明年1—2月150萬—250萬噸的供應缺口。國內豆粕庫存北方緊張,南方充裕,但由于最近豆油價格猛漲,油廠實現利潤,壓榨量大幅上升至每周186萬噸,導致豆粕庫存上漲,從而盤面有壓榨利潤,南方油廠頻頻出現負基差局面,以促進市場成交。由于節前終端企業備貨積極性不高,都認為明年會有大量大豆進港,包括中國承諾的大量采購美國農產品的協議如何執行的不確定性,都是少量備貨,隨采隨用。據了解,本周我國主流油廠豆粕總成交量為54.915萬噸,環比上一周的183.76萬噸總成交量大幅下滑128.845萬噸,其中基差成交總量32.1150萬噸,較上周165.70萬噸降幅高達80.62%,現貨成交量22.8萬噸,較上周的18.06萬噸增長26.25%,周度提貨總量為70.29萬噸,較上周76.15萬噸下滑7.70%。
第三,從宏觀層面看。美豆2018/19年是減產2390萬噸,即使南美增產,但全球大豆仍然減產1000多萬噸,然后阿根廷增加關稅使得成本提高,中國很快簽署第一階段協議,明年計劃采購美豆4500萬噸,這是能推動美豆不再盤整在低價區。中國如果兩年內恢復對美豆的進口,則美豆應該上漲到1050美分,屆時進口成本不會低。目前巴西大豆播種完成96%,3月份將大量上市,1月份還是有段時間的青黃不接,但是在收割季節巴西的天氣稍有變動很容易促進利好信息。大家要清晰一點,中國現今是綜合國力、經濟都不斷增長,人民幣匯率堅挺,GDP和CPI都有不少的增幅,所以對于貿易戰而言估計不會停,但是也不會讓步,國家會根據具體情況采購大豆,不會大量采購而弄得國內價格太大的下跌預期,所以不管是商業庫存還是國儲,到港的大豆其實都是預期“量大”,其實都是按需所采。再者,現在豆油市場利潤大,油廠開機率肯定高,導致豆粕這樣會脹庫,所以需要實現利潤也得消化豆粕庫存,判斷后期油粕比肯定會下降,然后國內需要承諾大量采購美豆的話,可以大膽猜測兩種方向,要么下降關稅,要么國家“放水”,個人認為兩個都會同步進行,只是調控幅度問題和采購的進度問題,既調整通脹壓力,也不降低財政收入。
綜合來說,從各個方面來看,豆粕的預期肯定看漲,并且是大家都知道這樣的預期,都會不同的幅度看漲豆粕,而為什么現在期貨不管近月、遠月都沒有給出預期的利好價格呢?價格還是一直盤整,多空一直在博弈呢?我個人的理解現在做多的基本是散戶,會以利好的信息預期從而開始布置多單,按照今年美豆成本430美元/英畝,單產46.9蒲式耳/英畝計算,美豆折合成本也900-920美分/蒲式耳之間,所以前期美豆價格確實很便宜,按照150美分的升貼水計算,人民幣6.9計算,折合豆粕完稅成本大概2765元/噸范圍,并且低于這個價格在2550-2650之間是飼料廠最合適的采購區,現在做多合情合理,但是要清楚一點,就是多頭的對手是誰?很明顯主力空頭沒有離場,油廠基差做空套保還在,主力不會逆天而行,而是順著信息,利用信息而行,主力阻止不了大行情,但是足夠洗盤,因為散戶都是先進后出,后知后覺,追漲殺跌。
流程大致是這樣的,當價格盤整時候,全部預期看漲,出現小部分反彈,圖形基本配合上漲,多頭排列,資金加倉,隨后某天信息稍微反轉,價格下跌,散戶逢低做多托起盤子,信息繼續利空,美其言曰“利多出盡”,部分多頭恐慌平倉,當市場信息全面看空,大部分多頭扛不住,止損離場,觀望為主,隨后價格由于賣方多還是繼續下跌,舊多頭逐步“覺醒”,認為市場宏觀利空不變,從而進場做空,這個時候就是反轉的時候,價格也會在這個時候實現自身的價值,也是最便宜的時候,主力這時就平倉空單,不斷筑底上攻,利用散戶的掩護完成洗盤(2018年貿易戰初期豆粕價格一下子漲到3600元/噸的時候,基本市場都統一看漲,認為缺口很大,經調查還有部分飼料廠按庫存分配使用,那么為什么那個時候就開始下跌直到2500元/噸,就是很明顯的例子)?,F在總的來說國內大豆不缺,但是需求也在,消費能力不差,主要是貿易戰、南美天氣、非洲豬瘟三大不確定性,而導致價格不會短時間內大幅上漲。
當然低位的基差吸引部分點價還是會有一定的拉升,還有美豆的上漲也對國內豆粕價格有影響,整體不會大漲,但是主力后期我預測會隨著貿易戰的有利進展(比如加大采購量的等等信息)加大空頭,直接洗盤多頭,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有時看到的就一點點信息就對價格影響那么大。供求決定價格,商品價格達到成本線不算低,因為需要考慮副產品價格和時間,需要企業負利潤,成交不上量,信息從看多轉為預期看空的時候,讓大家都不敢看多,并且很有信心的看空,所有信息面都不向好的時候價格就會翻倍的上漲,這時主力就會平倉反手。供求決定價格,價值規律,大道至簡我感覺也如此。